2019年8月22日
民間組織「107動力」調查10個有蓋交通交滙處的空氣污染及噪音情況,發現當中有6個交滙處的空氣甚差,其二氧化碳濃度均不符環保署指標,而微細懸浮粒子(PM2.5)則至少有一半不符世衞標準【表】。此外,有6個交滙處的音量超過100分貝。總括而言,無論空氣和噪音水平均不符理想的,是位於調景嶺彩明商場低層地下的交通交滙處。107動力促政府改善多個環境差的交滙處通風系統。
該組織最近到10個交滙處,利用空氣檢測儀、溫度監測儀和分貝測量儀進行20分鐘觀察,結果最嚴重地點是調景嶺彩明商場地下【圖】。空氣污染方面,其PM2.5濃度達每方米110微克,較世衞24小時不應多於每方米25微克標準高3.4倍;其二氧化碳值為4459,較環保署二氧化碳值良好級別超出4倍。環保署資料指出,吸入PM2.5會增加呼吸病症狀,例如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亦會導致哮喘惡化等。
噪音方面,彩明交滙處的聲量分貝最高見111.4、最低81,而環保署的分貝指標為85,並認為若在此環境下身處逾兩分鐘,可以令耳朵出現耳鳴、逗留超過8小時,聽覺就會開始受損。
管理政出多門 無人牽頭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稱,交滙處環境差主因是通風系統老化欠保養,會將調查結果交有關部門,希望喚起政府關注。不過,各交滙處由不同部門管理,如彩明和元朗洪水橋洪福邨交滙處由房署負責,其他有部分由運輸署管理;而運輸署管理的交滙處,通風系統卻由機電工程署負責。何批評沒有部門牽頭解決問題,促政府全面更新老化通風系統,並定時更換或清理隔塵網。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民建聯倡設「銀齡卡」 60至64歲可享長者福利 |
上一篇: | 菲女居港11年 只識70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