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
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早前展開有關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研究,探討多個地區發展地下空間的潛力,署方建議優先發展九龍公園地下空間,並設社區設施、零售、餐飲及停車場。該方案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今日結束,有關注團體擔心工程會對九龍公園的生態造成破壞。
擬議的九龍公園概念方案利用約25%公園範圍作地下發展,當中約四成規劃為社區設施、行人通道及室內公共空間;約三成供泊車;另約三成作零售及餐飲。署方指發展九龍公園地下空間可紓緩現時海防道擠迫步行環境,減輕區內泊車設施不足問題。
改善行人過路處更環保省時
不過,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昨表明反對,認為政府無視問題根本。他稱海防道長期人頭湧湧,是源於沒有其他連接廣東道和港鐵站的道路。他建議署方開放北京道、中間道及梳士巴利道作行人過路處,有助更快解決人流問題,料相關工程約一個月已能完成。至於擬議的地下發展方案,若以較快的同期發展方式建造,亦要需時3至4年。
司馬文又擔心發展地下城需大規模挖掘,園內動植物或受波及,大量樹木被砍伐,認為增設行人過路處作替代,能免於觸動園內一花一草。
關注尖沙咀發展人士、香港運輸物流學會特許會員陳嘉朗,亦撰文指當局擬建的海防道地下隧道及廣東道出口,均位於逾百年歷史、一級歷史建築物威菲路軍營古蹟旁,擔心工程影響樓宇結構;又指建議中的柯士甸道隧道入口為原防空洞隧道所在,一旦落實,無可避免破壞其完整性,對九龍公園戰時歷史肌理構成嚴重破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團結基金倡確立應用教育 |
上一篇: | 英文天王跳槽 被索償3631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