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
本港麻疹疫情持續惡化,昨日再新增7宗確診個案,其中2人為機場工作人員,本身已各自接種過2劑疫苗,更分別於3月21日和29日在機場疫苗注射站再補一針;換言之,二人「打咗3針都中招」。有學者解釋,注射後身體約需2星期產生免疫力。另外,因復活節假期臨近,不少準備外遊的市民到私家診所接種【另稿】,惟因疫苗短缺,有錢也未必有針打。
連同新增的7宗,本年至今累計有50宗確診個案,當中23宗涉及機場工作人員。衞生防護中心透露,新增2宗機場個案,患者分別為23歲男性乘客服務主任及24歲女性行李服務主任,他們本身已接種2針疫苗。男患者3月29日在機場注射站補第三針,潛伏期或病毒傳染期內都沒有外遊;女患者於3月23日在機場注射站補第三針,潛伏期內曾到過台北;兩人仍留醫,情況穩定。
患者包括兩名幼童
另5宗新增個案,包括2名在港出生幼童,其中11個月大男嬰仍未適合接種麻疹疫苗,潛伏期內到過深圳,需要留醫;另一名2歲女童曾接種1針疫苗,潛伏期內無外遊,已經出院。餘下3宗的病人由22至31歲,其中22歲香港出生男子曾打過1針,潛伏期內到過日本,目前仍留醫;另兩名均為31歲非本地出生男子,同時報稱曾接種疫苗,但紀錄不詳,二人潛伏期內分別到過深圳和越南,均仍留醫。
今次新增個案中,首次確認有患者打足3針依然中招,難免引起疫苗效用的懷疑。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指出,該2名曾接種3劑疫苗的患者,第三針的接種時間與出疹日期接近,故推測他們於補針前已受感染;他指麻疹疫苗需2至3星期才能產生抗體,相信第三劑疫苗當時未產生抗體。
何栢良:或蔓延至社區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稱,麻疹疫苗是減活疫苗,接種後數天至一周內,有機會出現輕微發燒、 呼吸道症狀、小量紅疹的反應, 不排除該兩名「三針患者」徵狀是接種麻疹疫苗後引起的反應,至於是否如此,需衞生防護中心為患者樣本進行基因分型,若出現A型基因分型,較大機會是打針後正常反應,沒傳播風險;若屬B3型則較大機會是受感染確診。何強調,目前的疫苗非常可靠,市民毋須過度憂慮。
對於日前有放射師穿上保護衣及戴上N95口罩也「中招」,何栢良補充留意到有醫護錯誤佩戴口罩,例如口罩未覆蓋口鼻,但仍待醫管局調查。他預計未來2周其他醫院也可能陸續有類似感染個案,擔心疫情延伸至孕婦或腫瘤科等高危病人,引發致命個案。他指今次疫情有機會蔓延到社區,因大部分受感染人士有病徵後仍如常上班。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認同何的蔓延說法,認為現時最有效遏止的方法,是患者出現發燒而未確定患病原因時,除求診外,應留家中自我隔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醫生呻:疫苗訂極都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