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25日

人言人語

九十年代滬港通 姚祖輝身懷秘笈

新一代的本地年輕人,都是回歸後出生和成長,偏偏卻跟國家的距離似乎愈行愈遠;成年人與其責怪他們「不愛國」,其實應學習如何跟其溝通。我是姚祖輝(Andrew),滬港聯合(01001,前稱萬順昌)主席,早於1992年已到上海發展,算是第一代「滬港通」。身為一名「六十後」兼3名子女的父親,我認為想年輕一輩對國家的種種聽得入耳,第一件事就是不談「一國兩制」。

現今很多人都說,香港後生仔女很躁進,什麼都看不順眼,我倒不覺得他們有問題。我的大女19歲,孖仔17歲,加上自己從2011年起舉辦大學生上海實習計劃,接觸很多港青,明白他們有這想法,其實很正常,只想人尊重、聆聽。

近年一些具爭議性社會議題,例如推《國歌法》、將中史科重新納入初中必修課程等,我都支持;可是跟青年人說家、國,最重要是不要談「一國兩制」,「要啱嘴型」投其所好,講打機、電競,全國賽事每場獎金幾千萬元等等;也可提及發紅包,如果沒有微信戶口,我就無法發給你;又或討論網紅,有些年薪達幾百萬元。凡此種種,要讓年輕人見到及明白內地發展有新思維,才能引起興趣;硬梆梆說國家,怎能怪他們掉頭就跑?!

交「昂貴學費」 北闖成功

說來輕鬆,知易卻行難,當年我也交了不少「學費」,才懂內地待人處世之道。父親姚樹聲在港創立萬順昌鋼鐵廠,是香港第一代鋼筋進口商,到我美國畢業後加入公司,開始察覺到本地市場太小,要另闢蹊徑。九十年代初人人喊移民,我卻看好內地發展,1992年逆流北上,港滬兩邊走,每個禮拜逢周二飛,周五返,名副其實「二五仔」。

身為一個接受美國教育的香港仔,隻身到上海找生意,「盲中中」完全不懂什麼政策,天真地相信市場會解決問題,可是這想法在內地寸步難行。結果是被騙、收不到貨款,什麼都試過,賠了很多錢,撞板撞足9年才開竅。美國那套教我先做事、後做人,在內地偏要先做人,才能做事,尤其沒背景的民企,一定要跟隨國策。

經歷了「昂貴」教訓後,我閉關兩個月學寫「紅頭文件」,向政府求政策,單是學字型大小、留多少空位給領導下批示、首50句怎樣寫,已花了兩星期,活像古代考狀元寫八股文一樣。幸好香港仔懂「走位」,很快掌握竅門,下一步是善用自己商家身份,為政府交朋結友,例如天津開發區想發展高新科技企業,那時候我們的廠特意轉為幫日本豐田汽車生產配套零件,好讓豐田願意留在天津。

今天,我把這些血的教訓說出來、辦實習計劃、師友計劃,就是不想有志闖神州的港青再「受罪」。不少推國民教育的港府官員,子女都在外國,備受市民質疑。我卻早早帶着妻兒定居上海,落腳後花很長時間適應,然而既選擇破釜沉舟北上,就不能只活在外僑舒適圈。

國情已變 勿再孤芳自賞

記得女兒初入讀當地小學,哭着說不懂用蹲廁, 作為父親怎不心痛?現今3姊弟全在美國升學,我問他們家在哪裏,會答是上海。

營商環境也有變化,以往港商、外商單憑身份已享不少稅務優惠,如今幾乎全數消失,過往香港專長的專業服務,如會計師、律師、測量師等,現在內地專才多不勝數。港人想繼續「有得留低」,就要重新定位,不能再孤芳自賞,在內地誰最「接地氣」、肯研發投資,誰就最有優勢。

今時今日,你問我或我的孩子,還是不是香港人?我會答,肯辛勤工作、永不言敗、有專業精神和國際視野、懂走位,就是擁有香港精神的人,哪管你身處何方。

採訪、撰文:黃翹恩 攝影:何澤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