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
本欄這幾期的文章屬於同一系列,是討論百年前的「丈量約份圖」有必要更新,才能應付目前發展的精確性,首篇已提出「丈量約份圖」與舊航空相之比較,究竟哪一種更反映「原意」,經過連續幾篇講及「丈量約份圖」的特性,現在輪到細說舊航空相片的可信性了。
首先要認識「丈量約份圖」是成於1900年之間,當時攝影和飛機都是初發明,尚未有航空相片出現。若當時果真有新界的航空相片,又會否產生現在爭辯丈量圖與舊相片差別的問題呢?
歷史既為事實,舊航空相片是否反映丈量測量時的原地貌,自然產生爭辯,但一口咬定舊航空相片必有不符原貌者,則容或武斷,主要還要看相片裏的情景與丈量測量時代地貌有否變化,再作出分析和推論。
把丈量圖與航空相片比較,首先要了解兩者的優劣。丈量圖是實時原地測定的產品,代表性自無疑問,所應顧慮乃是人為誤差。
以經驗及常理而言,如圖中平原開闊、視野無阻的地區,測定應該較可靠;陳落的屋宇田疇、散處峽谷山區者,則容易出錯。按平板測量的道理,這類錯失未必顯示在個別田畝或屋宇的形狀,而是整組的峽谷地貌有所偏移。若是地形起伏不平或密林幽澗遮掩,測量也較多失準。就幾何圖像而言,這類失誤的結果便構成一些田地屋宇放錯位,或是某地貌的長闊大小有誤。
不過丈量圖既是透過測量員眼見的景象而測定,則有些「拓撲學」(Topology)的性質仍然可靠。原來「拓撲學」是幾何學之一種,基本上是研究傳統幾何學(Geometry)中的圖形,經歷拉扯擴縮等變形之後仍能保存的性質;把它應用於測量圖時,等於現場誤算了一些方向距離等工序而畫成一些不符「幾何學」的圖像時,還可保留的某些特性。具體例子是丈量圖內有一小溪,左右兩邊各有一組田畝,若測量時的平板擺錯了方向,則該小溪連同兩旁田畝自必全體畫錯位置。當這小溪經由現在準確測定後,當應理解到小溪一錯,自必牽連田畝同錯,而不應只改正小溪,卻讓有些田畝照抄其位置,以致跨過小溪而不顧。這兩組田畝分佔溪旁,正是「拓撲學」的特性,測量失準致令圖則失卻其「幾何學」特性,但無損於其保全「拓撲學」特性。這樣的數理應用,同樣可解釋田基滙聚於一點、屋宇排列次序等仍屬可靠,亦即有用於研究舊航空相片之與丈量圖作比較。
拿着舊航空相片以比較丈量圖,期望兩者絕對相同,當然極之為難,必要達至這情形才接受相片的確反映原地貌者,自也是強求。須知相片顯示的是地面原貌,上有樹木掩映、草叢光暗,與丈量圖所畫略去草樹高低等畫像自是不同。
更大分別是丈量圖難免有簡化的傾向,許多細微曲折之處,可能被繪成圓順或拉直的線條。比之於航空相片,後者必忠於原貌,任何微小起角的田基,自也如實地反映於相上。是則比較一幅田畝時,丈量圖上的田基可能顯示為一組短而直的線條,但同一田畝從相中所見是較多細微轉折,只要是整幅田畝,大體上看來是一樣,則大可認定該地貌仍屬原狀。
就以反向的道理來解釋,乃是相片若非原貌,則丈量圖的順滑線條代表原田基者,如日後才變得多了彎曲之處,是否只可當是經由人力鋤地加工才會產生的現象,試想這可能性是否合理?抑或丈量圖簡化工序這情況更屬可信呢?
筆者傾向於相信相片是無訛的,尤以一大組的田畝大體上符合丈量圖的話,則大可推斷該地貌仍屬原狀,微小的田基變化是基於丈量圖的簡化性多於實地變動之故。這樣的大致比對,加上運用「拓撲學」的知識,自可推論舊相片之地貌是否原裝。
梁守肫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柏傲灣開放式1.45萬獲承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