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4日

劉勵超 天圓地方

創造香港國際文藝中心的容量

去年10月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指為了「對接國家戰略 增強發展動能」,因應「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其一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定位,特區政府會銳意推動文化藝術這行新興產業的發展。據《施政報告》所言,政府會採用筆者稱為「四輪驅動」的方式,即培育多元人才、持續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以及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平台,在豐富軟件(人才和文化內容)和硬件(表演及展覽場地)方面要做更多更好,增加構建香港成為國際文藝交流中心的容量。

上述舉措聚焦於培植本地文藝人才和吸引外地人才,提供更多文藝設施如表演或展覽場地,打造香港成國際文藝中心,看來是以海外受眾為目標。問題是,縱使成功培植本地優秀文藝人才,又不缺演出場地,假若欠缺有一定文化藝術水平的本地觀眾支持,文藝活動過分依賴海外「粉絲」專程來港捧場,香港怎堪當國際文藝交流中心?

故此政府也應同時與本地文藝界及教育界合力培養香港巿民的文藝修養,起碼把參觀文藝展覽或表演時只顧打卡、或遲到、或在表演進行時交頭接耳、或在不恰當時間鼓掌的行為戒掉,讓來港交流的文人藝人不會覺得香港人其實多是附庸風雅的土包子。如果他們覺得香港人文化水平和欣賞能力高,演出也會更認真更落力,雙方的良性互動有助提升香港在國際文藝界的認受性。

要豐富香港的文化藝術,提供足夠的表演和展覽場地確有必要,不過富有香港特色的街頭藝術(street art)對提升香港作為文藝中心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上世紀上環大笪地、油麻地廟街夜市的歌唱表演,可算是代表香港流行文化的表表者,也是一個吸引外國遊客的景點,惟昔日的盛況俱往矣。街頭表演在外國城市甚為普遍,但香港市民和特區政府對此並不歡迎,認為此類表演滋擾民居和阻礙交通,重重的行政關卡令有意者卻步。

縱然街頭表演在香港行不通,還有其他發揮街頭藝術的形式,例如冰島Reykjavik的一條商業街簡單地把路面髹上彩虹七色油,稱之為彩虹街,加上區內有私人住宅在外牆繪上以冰島為題材的大型壁畫,不僅成為遊客的打卡熱點,也展示冰島文化的一面。

歐洲不少城市舊區屋宇都利用外牆作畫布,七彩繽紛的壁畫題材都跟該市的歷史、民生和特色有關,波蘭的Wroclaw可能是藝冠同儕。外牆繪畫並不僅見於私人屋宇,偏遠如格陵蘭Sisimiut的政府資助房屋外牆也可見到,為外形相同的每座房屋創造了突出的個性,打破公營屋邨單調和沉悶的外觀。

香港近年也陸續有壁畫在私人樓宇外牆出現,打破了以往業主出租外牆展示巨型廣告謀利的慣常做法,但畢竟屬少數。政府和公營機構大可提供它們的建築物外牆,給我們的美術家創作說好香港故事的壁畫,展示香港人的藝術才華。多姿多采的壁畫,也為訪港遊客創造更多打卡點。由於香港的外牆壁畫星羅棋布,遠至沙頭角梅子林村也有,旅發局好應蒐集這些壁畫的地點和資料,編製一份指南,方便遊客按圖索驥。除了屋宇外牆,一些政府負責的護土牆、行人天橋和行車天橋的支柱亦已見有彩繪製作,當局應予推廣。

香港可以推展街頭藝術的另一形式是雕塑。現時香港街上見到的雕塑主要是商業大廈在私人土地範圍展出它們委約的作品,屬於政府的多屬紀念性,置於政府總部外草坪的幾件露天藝術雕塑好像無以為繼。

非紀念性的公共雕塑似乎僅有尖沙咀栢麗購物大道的一座《請》,由香港電台和九龍西扶輪社委約。公共雕塑不一定要大如《請》,馬來西亞Penang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址名冊上榜的George Town,就在區內多個歷史建築物外牆,擺設一系列佔地極少、以鐵枝構合、命名為Marking George Town的平面雕塑品,勾畫出該市的歷史發展和民生。日本Sakaiminato市就把一系列日本人喜愛的卡通人物小型雕像放置在市內多處的路旁,構成一條藝術廊。相信特區政府總能找到公共空間容納更多公共藝術品,特別是將來的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為我們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金錢至上形象帶來一點平𧗾。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