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10日

劉勵超 天圓地方

香港要有《土地五年規劃》

打破香港土地短缺這個樽頸是社會長久以來的共識,但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和更有效利用土地卻爭議不斷,政府雖常言多管齊下覓地造地,但基本上除了擬議在中部水域填海建人工島外,並沒有大幅增加土地的良方。除非政府能推行一些大刀闊斧的政策,否則短中期看不見隧道盡頭的曙光。

下月這個時候,林鄭特首將會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假設她競選連任,約半年後也會發表競選政綱。特首早前已放風前者將多談一些中長期的願景和規劃,筆者認為後者也應提出一個比《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更實在、有更明確或可量化目標、有執行方法和時間表的《香港土地五年規劃》,讓港人知道林鄭特首施政非僅為港人帶來「希望」。而施政範疇重中之重的房屋供應更要實事求是,不然如何面對早前中央政府公開下達對特區政府解決香港住房問題的指令?

現時新界土地利用不到位,與推行了半個世紀的丁屋政策不無關係,低密度的發展凍結了不少新界土地的潛力。就算撇開這政策已變形走樣的問題不談,現時丁屋政策已成了不可持續的政策,不過回歸以來,歷任特首都沒有政治能量和決心去處理這項政策。

今年7月上訴庭就丁屋政策司法覆核上訴案裁定政策合法,為政府拆了一個政治炸彈,減少了其改善新界土地未盡其用的壓力,看來政府還是會冷處理丁屋政策。其實就算保留政策,也不乏改革空間,例如在先行提供所需基建配套,令原居民、公眾及政府三贏的情況下,提高丁屋土地的發展密度,避免三層高的丁屋傳統村落毗鄰高樓林立、居民多由市區遷入的新發展區,形成「咫尺城鄉」的怪現象。

另一項下屆政府需要檢視與土地房屋有關的政策是《市區重建策略》。現行策略於2011年制定,2014年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當時全港約有9900幢私人樓宇的樓齡達40年或以上,而且往後10年將會按年遞增約600幢。自此以後筆者找不到最新的數據,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市建局成立以來20年重建或復修了當中多少幢,但相信重建和復修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樓宇老齡化的速度,現時這些高齡樓宇不少已化作劏房大本營,鑑於早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盼望」在中共建國一百周年時,香港「將告別劏房及籠屋」,無論誰當下屆特首,還能不急急動腦筋令劏房盡快「壽終正寢」嗎?

明年便是香港回歸25周年,雖謂《基本法》保持香港50年不變,但不等於一些明顯成效不彰、欠缺可持續能力、或與時代脫節的政策和法例不能改變,怕的是特區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以「行之已久」或「行之有效」為擋箭牌,故步自封,枉設「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此外,中央政府本周一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把合作區現有面積擴大七倍至120.56平方公里,相等於12個剛起步研究的「明日大嶼」人工島或特區總面積的11%。方案指明「為港澳青年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假如發展當局能提供優質住房和生活環境予長期在區內工作的香港及外國人,該區可能不但紓緩香港服務業對香港高級寫字樓的需求壓力,亦可能吸引香港部分從事服務行業人員前往工作並移居該區,為香港房屋需求減壓。《2030+》規劃是否因應這新方案和「十四五規劃」等中央措施而需要修訂香港各類土地用途,希望下月的《施政報告》會詳細交代吧。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