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
政府過去數年密密推出土地,私人住宅供應陸續由構想變成實物。差餉物業估價署(下稱差估署)最新預測今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為20854伙,有機會於3年內第二度衝破2萬伙,僅次於2018年的20968伙,創2004年以來次高。今年落成量將集中於屯門和大埔,合計落成量約8582伙,佔總落成量比例約41.2%,明年則由西貢和元朗主導,預計明年落成的大型項目,包括天水圍濕地公園路9號Wetland Seasons Park項目,分為3期發展,共提供約1727伙。業界人士擔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有機會拖累地盤的施工進度,實際落成量有可能再度未達預期。
根據差估署最新公布《香港物業報告2020》初步統計數字,2019年整體私人住宅落成量只有13643伙,較2018年的20968伙急挫約35%,屬2015年錄得11296伙以來的4年低位,亦較差估署去年初預測的20415伙有6772伙落差。
新界成供應庫 佔整體67%
去年的落成量未達預期,差估署則上調今年的落成量預測數字,由去年估計的20181伙上調673伙,至20854伙,僅較2018年的落成量少114伙。
今年落成的單位以新界區最多,共有13929伙,佔總落成量66.8%。以區議會分區作統計,新界更包辦三甲,預計有4830伙落成的屯門區成為供應庫,佔總落成量約23.2%;其次是3752伙落成的大埔區,該區亦包括白石角一帶;西貢區(包括將軍澳)以2430伙居第三位。參考市場資訊,部分提供逾千伙的大盤可望今年落成,包括提供1154伙的屯門上源,該盤累積已售出約1047伙(約90.7%);大埔大型住宅項目天鑽提供1620伙,亦有望在今年內落成。
觀塘凱滙帶動九龍區增57%
至於近年陸續有住宅項目登場的觀塘區,今年有2332伙落成,料包括提供1999伙的凱滙,更帶動九龍區今年落成量按年暴增57.1%至5136伙。差估署預計明年全港有18924伙落成,西貢區成為領頭羊,料佔4588伙(約24.2%)。
市場對中小型住宅的需求持續殷切,實用面積1076方呎以下中小型單位的落成量,2019年至2021年均佔總落成量九成以上,去年佔90.16%,今年漲至94.08%,明年則回落至93.32%;單位數目以今年最多,共有19620伙。至於實用面積1076方呎或以上的大型單位,2019至2021年的單位數目則於1240至1340伙的低水平窄幅徘徊。
雖然差估署預計今年有逾2萬伙落成,惟業界普遍對能否達標有所保留。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出,差估署對落成量「慣性高估,過去10年預測只有3次達標」,去年預測與實際落成量的落差更是10年間最大,而最近私人住宅發展周期呈放緩跡象,尤其今年疫情可能影響地盤的施工進度,認為差估署的預測數字過於樂觀,實際落成量料難以達標。
團結基金稱政府過於樂觀
葉文祺重申,要有「麵包(即房屋)」必先要有「麵粉(即土地)」,冀望政府加快所有短中長期土地供應的措施,包括棕地、土地共享、新發展區和填海等,並減省造地過程中的官僚程序。
仲量聯行估價部高級董事謝偉鴻說,樓市去年下半年開始降溫,加上政府計劃就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空置稅,發展商有可能減慢施工進度,而今年落成量能否達標,亦視乎疫情能否在次季解決,以及社會運動會否重來。謝偉鴻認為,雖然住宅供應下降會令買家覺得貨源減少,但供應稍減和低息環境,對樓價只能起着輕微的穩定作用。
近月住宅租金有下跌跡象,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分析,疫情影響經濟,不少租客降低租住要求,「租返間平啲嘅」,加上來自海外專才的租住需求減少,估計部分落成量較高的地區,今年租金走勢或較其他區域多跌5%。由於內地和海外客減少,月租3萬至8萬元的單位表現將跑輸大市,租金可能要較大市多跌10%。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住宅空置率再跌至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