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20日

梁守肫 天圓地方

誤差一吋值多少

訂定地界,若是有一吋的誤差,其實事所難免,亦無從證明為不妥。基本上,若是在空地上建造高樓大廈,先有一座建成, 才輪到另一座興建,且緊貼首先落成者作共界,自無爭拗的需要,很難想像這一吋之差,會引來任何實質的損益。但問題卻是,於地界測量的紀錄上仍會留有「撞界」的數字,讓有關的業主永難安心,甚或構成「陷阱」,讓有意挑釁者興波作浪,無端弄出大事,乃屬最不幸。

一吋的誤差,究竟可以衍生多大的問題?且以一些實數為例。譬如產生一吋誤差的地界,其長度為120呎(取其便於計數),則整條地界的面積誤差便是10方呎;再假設是樓高50層,則樓面面積便有500方呎的誤差。以單位呎價2萬元計算,則樓價差額便等於1000萬元。即一吋的地界誤差,可影響1000萬元的樓價。這數字於大型發展商而言可能仍是小數目;但對於個別的測量師而言,可能已遠超過其公司資產。

或曰,既是專業人士,自應承擔責任,若是恐防有失,早就應該避免任何誤差。誠然,若是專業失當,如此責備可能成立,但是這裏討論的卻是「誤差」而非「過失」,而且解決之法,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法例,這正是本文主意,有詳加討論的必要。

「誤差」的成因

何謂「誤差」?何謂「過失」?不妨舉一例說明。且想像有人訂購了一張4乘6呎的桌面,收貨時覆核其尺寸,若以一把軟尺來量度,則拉力的大小,以至於量度時的溫度與濕度,都會影響量度的結果,加上該桌面的周邊未必絕對平順,可能有極微的(譬如是百分之一吋)凹凸。凡此種種因素,還有量度桌面不同的位置都略有出入,結果可能得到該桌面的「平均」闊度為4呎零百分之三吋,「平均」長度為6呎零百分之五吋等,如果真是這樣,則這桌子已算是製作完美,尺寸準確,物主應當滿意並接受該桌面的面積為24方呎─它的真正面積實多出的約4方吋,應該算作「誤差」。這是與粗心大意地把4乘6呎算為25方呎不同,25與24確大有分別,所錯的一呎則是「過失」。

量度任何物體,包括土地,必然會有誤差,但亦不必因而恐慌,皆因現代測量儀器和技術都甚為先進,必能因應實用所需,控制誤差於可接受的程度。例如訂定空曠的郊野設施,則準確至呎數之內便已足夠,不宜運用貴價儀器及大量人力和時間,追求不必要的精準度。但如果屬極精準的工程建設,需要釐毫不差者,則測量自可安排達致如許的精準度。以行內術語而言,這不同的標準,可以稱為「誤差度大」或「誤差度小」的測量。然而,「誤差」是必存在的,沒有「零誤差」這回事。

所以,回說上文的一吋誤差,實已是非常準確的測量,只可惜是紀錄上載有這誤差,總是等於個人的心中,藏有一根刺,不知何年何日,會被細菌感染,激化成症,便會小事變大,無端起禍。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制度,使一切合理的量度誤差,名正言順地讓所有業界人士接受為共識,但卻不必存放之於公共紀錄上,徒然惹來誤會和爭拗。

要達到這個目的,技術方面應該沒有問題,現在的地界測量,基本的量度運算,都達到數十角秒的精準度,或是厘毫公呎的長度誤差。最終的地界當可精準至幾厘米之譜。但問題卻在於法制上,無論地界有多準確,總沒有制度來確立那條地界為是。這好像等於一場球賽,各球員空自表演,卻從無球證及司線員作判決;哪一球是出界,哪一球是界內,全無跟進,球賽怎能暢順進行呢?

地界測量的紊亂正是如此,下次續談。

梁守肫_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