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7日

鍾沛權:非煽動 衷心覺中國強大
立場案控方指何桂藍專訪危害國安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昨天續審,控方盤問繼續圍繞首篇涉案文章,即民主派35+初選候選人、前「立場」記者何桂藍專訪。控方指何於文中表示「與中共周旋」,是視中共為敵人,要與之對打,強調言論自由有限制,文章內容危害國家安全。被告鍾沛權不同意,指「我一直覺得我們祖國中國,我是衷心覺得很強大」,不認為專訪具煽動性。

反駁無意吹捧任何參選人

控方代表、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質疑,專訪議題突出,作者楊天帥「鋪條路」讓何桂藍回答「參選為抗爭」,理由高尚,不是「貪錢」。鍾沛權則反駁,不認為傳媒在專訪過程「吹捧」任何參選人,何作為矚目政治人物參選,涉公共利益,專訪焦點在於其記者角色變化。

此外,控方又質疑專訪無考慮「社會另一邊意見、民情」,舉例文章提及一句「炒的是人的前途、是眼睛、是性命」,鍾沛權稱有人在示威現場眼睛受傷、因抗爭而死。控方則指社會上同樣有民情認為眼傷與警察無關,「是否因『豬隊友』整傷」、周梓樂犧牲性命「不知你是否『搞事』」,編輯立場會影響文章立場和導向。控方又批評,何桂藍在文中提及「六百幾人被告暴動」,不理前因後果、對錯,說成「香港已經差到什麼地步」的證據,讀者接收時會當作事實。

對於控方指何桂藍專訪提及,進入議會「會用一切方式與中共周旋」,又稱何呼籲「與中共對打」,嚴重煽動讀者憎恨中央和香港政府。鍾沛權表示,「與中共周旋」為一個政治人物的公開表態,這種姿態非所謂煽動。

鍾沛權續稱,在開放社會,批評政府的聲音普遍。他作為傳媒工作者,對這些聲音習以為常,認為容許批評中國共產黨,為1997年前香港言論自由的特色、1997年後體現實行「一國兩制」的證據。過去20多年,再激烈批評中共的聲音,如倪匡「憎到中共死」都存在,他不認為批評共產黨會被視為煽動。鍾認為,群眾對政府一定有不滿,但會否引來憎恨,取決於政府如何對待批評聲音,禁制批評聲音和意見,反而更大機會引起憎恨。

開放社會批評政府聲音普遍

何桂藍專訪曾在2020年6月短暫下架,之後重新刊出直至「立場」停運。控方質疑鍾沛權以此測試政府底線,鍾回應無這意圖,亦強調到今時今日,仍覺得何桂藍專訪並無問題。控方進一步指出,不下架專訪是因為此乃「招牌文章」、何是「招牌人物」、「立場姐姐」,鍾就說控方「沒完沒了」,不斷聯想成「經典文章、我最喜歡文章、最受讀者歡迎文章……」。

鍾沛權強調,傳媒珍惜訪問內容,若非無可奈何,不想刪走歷史紀錄。控方最後向鍾指出,文章重新上架時,無「加頭盔」,即表明「不代表本報立場」,是因為文章「代表你們立場」。鍾驚訝地說:「吓?可以這樣推論?」並明言他不同意。控方之後進入盤問關於第二篇涉案文章、民主派35+初選當選人鄒家成的專訪,案件今天繼續審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