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4日

專訪

FCC瑞凱德:港新聞自由褪色但未死
6月卸港大教職 冀盡快做永久居民

近年不少報告顯示本港新聞自由倒退,惟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外國記者會(FCC)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直言,香港新聞自由仍未死,正處於「維生」(on life support)狀況,冀政府勿只視新聞自由為口號,鼓勵學生盡量爭取報道空間,但也要適時「後退(retreat)」。另外,瑞凱德將於6月卸任港大教職,已居港7年的他透露希望盡快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現正進行有關程序。

HKFP取締否成重要指標

瑞凱德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近年本港新聞自由排名「暴跌(plummeted)」,加上《蘋果日報》等媒體停運,新聞自由毫無疑問正衰退。他提到香港新聞自由狀況可由不同小型指標反映,當中較重要指標是獨立英文網媒「香港自由新聞」(HKFP)會否被取締,直言「若它們發生任何事」,即等同一個「巨大徵兆」,意味本港所有新聞工作者「有危險」。

他談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等部門透過「香港品牌」網站回應彭博及《經濟學人》等外媒文章的現象。他認為言論自由是雙向,若當局對某事不滿,有權撰文回應;但假如有一天,政府向涉事媒體或新聞工作者「報復」,那就意味本港新聞自由正式終結。

除了外國媒體,保安局及警方早前亦發文抨擊港台前節目主持曾志豪的《明報》專欄文章及尊子漫畫。瑞凱德沒直接回應上述事件,僅重申政府有權回應媒體內容,但當局掌握拘捕市民權力,若情況持續出現,或加劇媒體自我審查。

瑞凱德在訪問中形容,擔心本港新聞自由將受到「千刀萬剮而死(death by a thousand cuts)」,至目前為止,新聞自由仍然未死,他說《南華早報》和HKFP等媒體仍刊載一些尖銳內容,自己有時讀到《南早》漫畫家Harry Harrison的作品,也會擔心「他會否因此被捕」。瑞凱德形容本港新聞自由正在「維生」,至於能否「救回」,視乎政府會否只視新聞自由為口號,若當局在沒諮詢記者或專家前提下制定《假新聞法》,「便是一個壞兆頭」。

無反對派 賴記者促政府問責

他又說,本港新聞自由走向亦取決於記者能否突破限制,避免審查。在港大任教新聞的他強調,仍會鼓勵學生入行當記者,並勉勵他們在不逾越「紅線」下,盡量爭取報道空間,因為記者最重要職責是報道,「你不能在監獄裏報道」。他認同目前不知「紅線」在哪裏,記者只能就自身狀況,在適當時候往「紅線」推進及後退,重申後退並非軟弱,而是策略。瑞凱德表示,由於選舉改制後議會再無反對派,故記者角色比以往重要,可迫使政府向公眾問責。

即將年滿65歲的瑞凱德,今年6月卸任港大教職,同年5月亦會完成FCC主席任期。他明言不欲尋求連任,離職後會到不同地方旅遊,抽時間寫小說,以及尋找教席空缺等。對於為何喜歡從事新聞教育工作,瑞凱德笑說看見以往「糟糕」的學生有所成就,「是世上最美好的感覺」。另外,瑞凱德指出,1983年首次踏足香港便愛上這個蕞爾小島,希望盡快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香港永遠是我其中一個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