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中央出手修改制度後舉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幾乎全取90席,手握19席的民建聯續成最大黨,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及勞聯的議席數目都有進賬,多個傳統及新興建制政治組織,包括教聯會、專業動力及香港新方向首次躋身議會,但近半數(38席)並無政治聯繫。有學者指出,中央不欲議會出現大黨,不介意碎片化,預料將由中聯辦擔任「箍票」角色。
民建聯成為選舉大贏家,一口氣由12席增至19席,佔新一屆總議席兩成。經民聯若計及參選時只申報政治聯繫是西九新動力的黨員梁文廣,同樣有8席,與工聯會並列第二。新民黨議席由2變5,自由黨在黨魁鍾國斌落敗,但同時李鎮強在選委界當選下保住4席。來屆多個新晉政團「入局」,包括教聯、港漂政團「香港新方向」、專業動力以及新思維。
學者料中聯辦負責箍票
此外,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在立法會的比例也有增長,由上一屆的12人,增加至新一屆的21人,比例由約17%增至約23%。另一值得留意是中資背景議員亦有上升,除成功連任的金融界、中銀香港代表陳振英,以及於旅遊界成功接棒的中旅副董事長姚柏良外,功能組別還有循商界(第三)加入議會的招商局港口集團總經理嚴剛;選委會界別則有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中銀香港總法律顧問簡慧敏、中國太平保險(香港)總經理陳沛良。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北京不希望出現主流大黨,因此民主派退場下,民建聯增長比例亦不高,佔不到四分一議席,北京亦不介意議會出現碎片化現象,甚至以獨立人士居多,相信未來「箍票」的角色落在中聯辦身上。他憂慮當出現入境處爆出利益衝突等醜聞時,議員或失去監督功能,削弱公眾知情權。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