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3日

冀潛移默化讓新一代銘記

今天部分香港年輕人視中國如「鄰國」,在八九民運時全然不是這回事,當年香港的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及支援北京學運,甚至被批評變相鼓勵內地學生繼續留守廣場。蔡耀昌憶述,學聯把帳篷等物資送到北京,有傳媒質問他們此舉令學生不願撤離。而部分學生選擇絕食,他們也曾暗忖未知是否因為有學聯代表在第一次到北京時曾提過絕食這一手段。

蔡耀昌坦言,當時學聯的組織、運動經驗比在北京的學生領袖豐富,而香港學生那時在內地學生心中的公信力較高,再加上內地物資短缺,他們支持對當地學生來說是很大鼓舞。

他認為「香港學生支援對事件唔可以話完全無作用」,不過八九民運已有相當大規模,即使沒有香港學生聲援,事情仍會如此發展,「當年個趨勢係咁,如果無香港學生聲援可能細節上有少少改變、環境較惡劣或減慢事情,惟(他們)並非完全處理不到,且可能會有北京市民幫忙,所以(香港聲援)影響不大。」

香港學生率先對北京學運支援,多少喚起本港社會的關注。他提到,1989年5月4日各大專院校學生各自從院校出發,一直遊行至中環遮打花園集會,人數有四五千人,以紀念五四70周年並聲援學運。猶記得演藝界的岑建勳、徐克等也有前來。隨後演藝界在聲援民運上扮演重要角色。

可惜30年過去,不少學生對內地日漸疏離,很多大學學生會甚至無人擔當傳承六四責任,學聯變得支離破碎。

學界疏遠內地 蔡:毋須悲觀

面對此境況,蔡耀昌覺得毋須太悲觀。他說,整體社會參與牽涉包括不同因素,如政治環境、社會議題等,又稱「學聯並不是社運的所有,有大部分都係學聯以外的人,今年有好多政治議題爭議營造到個氣氛,多咗人去遊行」。

他認為,早於六四10周年,支聯會已不再理所當然地認為下一代會認識這段歷史,因此要教育下一代接好民主棒,多年來支聯會作了不少嘗試,如成立「支聯會青年組」,今天一些政治人物如公民黨楊岳橋等,也曾參與支聯會活動,今年他們舉辦短片比賽,未來盼六四紀念館能面向下一代。蔡耀昌寄望以滴漏效應,潛移默化讓年輕人毋忘六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