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
歐洲經濟疲弱,原油價格下跌,經濟陷入通縮危機下,歐洲央行出動「終極一招」,每月購買600億歐羅(約5310億港元)資產,歷史性購買國債,總規模達1.14萬億歐羅(約10.1萬億港元),之後更可能會加碼。
瑞士方面,央行放棄瑞郎兌歐羅上限,瑞士法郎與歐羅脫鈎,央行亦減息半厘,刺激瑞士法郎飆升。除了瑞士央行行動出其不意,丹麥央行和加拿大央行亦有所動作,突襲式出招意外減息,令金融市場震驚,並成為市場新常態。英國方面,當地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Martin Weale和Ian McCafferty放棄了一貫加息主張,央行9比0投票決定按兵不動,不加息。
央行「放水」 貨幣難穩定
放棄金兌本位制度後,市場流通貨幣數量在乎央行的紀律性,但歷史教導我們,大部分人是沒有紀律的,其中包括央行。多國央行「放水」,通脹不是一天的事,投資者擔心金融危機後非正統貨幣政策,未來將導致不可控的通貨膨脹。
央行的出其不意,造成市場混亂,穩定價值是良好貨幣的重要元素,今次瑞士央行的行為卻損害央行信譽度,在負利率的情況下,令投資者重回原始貨幣黃金。
2011年9月21日,美國聯儲局推行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買入4000億美元長期國債,賣出到期日不到3年的短期國債,沒有印多銀紙,沒有擴大聯儲局資產負債表。沒有放水,黃金亦見頂,由當時最高1921美元,下跌至2014年11月的1132美元,下降幅度達40%。
美國債息下降、黃金價格上升以及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反映市場對美國聯儲局會縮小QE的猜測。未來幾年,美國有超過3萬億美元債務到期,若聯儲局於2016年把短期利率提升到2.5%,當美國政府要再融資的時候,美國政府將要多付60%的利息;加上最近石油價格下跌,通脹威脅下降,聯儲局更有藉口拖延加息。
美國推遲收水,其他央行放水,瑞士央行出其不意令市場對央行失去信心,今次金價由低位1132美元,反彈到最近1300美元水平。黃金今次是反彈還是轉勢?筆者比較相信是轉勢。
紫金招金「有運行」
黃金轉勢,投資者賺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金,一是在市場買黃金ETF,例如SPDR金ETF(02840),二是可以吼紫金礦業(02899)以及招金礦業(01818)。2011年,金價見頂,兩間公司就一路向南,估值不斷de-rate;今次黃金轉勢,相信這兩間金礦公司將會是最大得益者。跟勢而行,買金以及相關股份在未來半年可以說是「王道」。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hkej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