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8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A股火熱 港深金融結合更有瞄頭

上周五晚上,筆者分別接受了中央電視台及新華社的專訪,討論了熾熱的A股市場,成因何在?特別是討論滬股通有否起到作用?而在與新華社的討論中,更談到深圳在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上的分工作用,位於深圳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在上海盡奪環球焦點的背景下,能否成為香港企業重新出發的交叉點,不再局限自己作為一個冷眼旁觀者。

資金不斷湧入滬深兩市,上周五成交額更超越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達10740億元,破盡歷史紀錄,平均每0.74秒成交1億元,再創下環球單一國家單日成交金額最高的紀錄。大家不斷尋找股市攀升的原因,當中內地與海外研究機構陸續發表「狂牛」報告肯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內地減息後流動性猛增,證券買賣融資額更飆升至天量。在與央視的訪談中,大家就深入討論到滬港通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滬股通發揮藥引作用

自國家領導在4月宣布滬港通出台後,筆者多次接受內地央媒訪問時,一直看好A股的表現。及後滬股通啟動,額度的使用雖與預期有所分別,但滬股通仍勝港股通數10倍,反映市場傾斜向A股。目前,滬股通整體額度用了約兩成,三周的時間用了不到600億元,與一天萬億元成交,可謂並不匹配。

滬股通投資金額尚未包括QFII及RQFII資金,但就算全部加起來,也難以支持升市乃由海外資金引發的論點。無論如何,滬股通發揮了藥引的作用,重燃市場對A股的信心及關注,往後A股若真的進入牛市,滬股通額度使用在未來半年極有可能出現火熱局面,甚至需要擴容,而深港通在未來也將排上議程。

在A股牛氣沖天的氣氛下,港股的成交額也突破千億港元。內地機構投資者更開始重新部署香港業務,部分並計劃在內地集資,以投資港股,當中包括新股。其中,參考最新行業訊息,內地某信託企業正籌組相關被稱為「港融通「的產品,規模為5000萬美元,為期1年,採用開放式結構,認購門檻為101萬元人民幣。不過,此產品並非使用「港股通」額度,而是使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模式,值得關注的是,相關產品的投資策略會以「基石投資者」身份,投資在香港上市的H股。在港股氣氛好轉的同時,相關管理人也採用了較為進取的業績報酬技術方式,使用浮動報酬制度,當產品淨值超過某個指標,超額部分的20%將會作為業績報酬。

A股轉熱,同樣對在香港的中資券商子公司有着重要的啟示,參考市場資料,目前有不少於24家內地券商在香港擁有子公司,而大中小規模的券商也進行了布局。

起初,業界期待滬港通能即時刺激券商香港子公司的業績,提升利潤貢獻佔比。以往,香港子公司的業績貢獻一般在7%以下,表現平平。目前額度使用較慢,短期刺激作用有限,不過,若A股能持續有所表現,額度使用仍會增加,內地券商的香港子公司的經紀、研究顧問、自營、資產管理等業務均會隨着滬港通而逐步發展及擴大。目前,內地券商與香港子公司在研究範疇採用了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不過,對於內地券商香港子公司來講,始終不少客戶乃由母公司轉介,高端客戶回流總部乃大勢所趨,業務會產生某程度的零和作用。

截至2013年底,內地已經成立的QDII投資計劃中有41%是投資到香港。在內地19家上市券商中,只有4家沒有香港子公司。而總資產排名前20的券商,只有一家尚未設立。內地券商國際化發展已經是一種趨勢,但是資金狀況為海外發展計劃的重要阻力。

前海發展促進深港合作

隨着業務範圍、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張,香港子公司原有的註冊資本和流動性不足,成為券商的大難題。目前,大部分內地券商香港子公司通過母公司借款進行注資,券商香港子公司受制於規模,流動性不足,透過母公司借款主要用於應付孖展業務融資、信用類業務的大幅增長。孖展業務融資是香港本地券商的主營業務,優勢在於券商借貸能力是否充足,以客戶所持有的證券作為質押品,為證券買賣提供保證金融資服務。

中資券商在崛起。香港本土中小券商因缺乏內地經驗,業務取態相對保守謹慎,業務份額難免面臨持續的挑戰。券商的整合潮將會持續出現。坦白說,香港本土券商未來的生存空間始終與內地緊密相關,而未來的深港通,甚至是前海的角色,或許能為本地市場注入一股活力。在新華社與筆者在上周的一篇專訪中,進行了探討。

深圳市政府在12月4日在北京公布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深港合作工作方案》,出台50條政策措施助推深港合作進一步提速。

新出台的方案提出「試點深港檢測結果互認」的合作方向,隨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檢測服務有着重要的地位,若前海能提供深港兩地檢測結果互認,無論是香港本地的鑑定中心,還是香港其他提供先進鑑定服務和顧問服務的機構,未來都可以依託前海向內地拓展業務,提升兩地的貿易更為便利。

另外,新方案中提到要在前海設立深港全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支持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市場。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會展中心,幾乎每天都舉辦大小展覽,但香港地少人多,而前海設立全球性的商品展示中心,可以說是香港展地的擴展,未來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協同效應,不僅可幫助港商拓展內地市場,還可以連同內地市場吸引外國展商和買家,增強兩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前海促進深港合作方案,為了強化與香港的合作,新的方案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包括三分之一的土地留給香港企業等。若前海能積極創造更多的配套政策條件,對香港企業的吸引力將會更大。在前海進行自身的基本建設的同時,內地目前的政策限制需要同步突破,與香港市場制度和規則全面銜接,創造兩地服務業一體化的協同優勢。

站在金融角度,前海在深圳扮演的角色更加不容忽視,深港股市互聯互通在未來一年排上議程的機會極大,前海本身是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若能在前海體現出金融政策上的突破,將符合內地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香港本地券商業務場拓展,對雙方都有利。

協同效應大 證券業看俏

能否做到國民待遇將會成為一個突破點,如果港資有可能在前海享受到內地的國民待遇,這將為香港中小型券商發展深圳的證券業務,帶來更大空間,對港資券商頗具吸引力。

在服務業合作方面,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中更多的是在於金融領域的合作,無論是金融業的前、中、後台,都有很大的合作發展空間。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市場焦點集中在上海自貿區和滬港通,忽略了深圳前海。現在隨着新政策的推出,市場目光將再度聚焦前海。與深圳的合作,更能產生協同效應,以及長遠的利益,屆時香港或許不會再是一個冷眼旁觀者。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