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為了響應獨攬黨政軍財等十大要職大權、外界評為「新毛澤東」的習近平主席的號召:「要了解今天的中國、預測明天的中國,必須了解中國的過去」,我重讀了新華社退休記者楊繼繩所著的《墓碑》一書,感嘆極權制度之落後野蠻和沒有人性,也擔心制度變與不變皆潛藏巨大危機。正確認識歷史,既關乎國族命運,更影響個人生計財富。
好比進行金融交易前,必須透徹地認識其風險一樣,牢記過往的危機往往會以不同的面貌再次出現。那些利用從前的經驗和數據,參透現象了解本質,繼而制訂交易規則、測試並優化參數,最終按照風險配置資金操作的人,才比較可能贏取長期回報。
下文以人均產出為引子,領看官一覽經濟歷史,想必有助益於前景之判斷和個人家庭事業之規劃。
「國家好,香港好」?
人均產出是衡量國家富裕程度較好的指標,其變化受制度選擇和基數大小等內因,以及環球景氣狀態等外因影響,【圖】中四線顯示太平洋兩岸四地人民長期的物質生活水準變動和差距。觀陸港兩線並以1994年為分水嶺,可見兩地人均產出的變化速度一急一緩恰巧相反。證明「國家好,香港好」不過是一廂情願之口號;而南韓於1987年修憲真普選總統以來,政治生態步入良性循環,本土暴力抗爭終於銷匿而不復再現─縱使該國經濟規模數倍於港,人均產出仍逐漸靠近!民主何懼之有?
據世銀資料,2013年大陸人均產出排84位;得益於1994年後一系列比較進取的政策改革,包括大幅貨幣貶值(相對1980年1美元兌1.5元,貶值80%以上)、吸引外資、加入世貿等。目前整體產出巨大,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城鄉差距驚人,貧富差距極大:一線城市人均產出超過一萬美元的同時,農民生活收入福利水準估計低於一千美元,究其主因,是自1949年以來,當局透過戶籍制度、統購統銷、國家訂購合同、剪刀差等各種行政手段和定價權力,極大地限制了農民的自由、剝削了農民的勞動生產,跟種族隔離沒有本質區別,必須盡快全面修正。
表裏不一 制度缺陷
加上大陸奉行一黨專政制度,極權政治,權力不受監督。前三十年人禍不斷、殘民之深,罄竹難書,單計受害挨餓致死人數已超五千萬之眾;後三十年權力尋租貪腐失控,財富分配更加嚴重失衡,亮麗產出排名的背後,隱藏着驚人的不公平、不穩定和不可持續。
這也許就是維穩費超過國防預算、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環境烏煙瘴氣、高官連環落馬、富賈拚命外逃的根本原因。可見單憑近二十年低基數下的高增長,不但不足以證明大陸現有制度的優越性,反而可以預見其潛藏的巨大風險。讓人擔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至於本港,目前跟發達國家地區比,在收入和政治權利分配上也都非常懸殊,不可能持久而不生亂象。香港2011年堅尼系數達0.537,「榮」登發達地區貧富懸殊之首;選委會和功能組別被媚京者把持,至特首立會缺乏認受、欠充分制衡,而施政不順、爭議不斷。化解之道,在於真正的兩制,在於一個贏得北京首肯、更為港人信納的特首和立會選舉安排。
公義不伸 水能覆舟
要知道香港社會的主體是多年來南下的難民及其後代,多數港人均不願被專制波濤衝擊,才明瞭當初兩制堤防的創立,才會有香港的順利回歸。如果缺乏真正的兩制,勢將不得人心而民怨沸騰,香港也持續難以管治。雨傘運動大概就是回歸十七年來兩制設計欠妥,政經矛盾不斷積累爆發的真實寫照。
如果當局仍然堅持錯誤做法,仍然不願回應廣大民意,不能化解各方分歧,不肯真正體現均衡參與,而最終被特區立法會依法否決按照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有法律效力的不能撼動的決定」產生的選舉辦法,讓這狼狽蹩腳的滑稽戲上演,對誰都沒有好處。如果不幸發生流血清場的最壞結果,令相當一部分的港人參加罷工罷市罷課、抵制政商權貴;甚至發生銀行擠提、拋售港元衝擊聯滙、最終拖垮香港,那麼也就應驗了先賢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要知道外滙基金所持的美元儲備,僅足以支撐24%之港幣存款及貨幣基礎,按7.8滙率兌換美元!
長治久安 非靠獨裁
百年來的機遇巧合加上努力奮進,把香江從小漁港變成世上最富裕的一個地方,可嘆回歸後兩制不彰,思前景倍感憂傷。大陸縱使近年快速發展,但貪污橫行道德崩摧;在外無強敵入侵、內擁豐厚資源的條件下,五十多年人均經濟發展一直大幅落後,令幾代人、特別是農民,長期生活貧苦絕望,是不爭的事實。
到底如何才能為國家民族、為子孫後代謀取最長期、最大的幸福呢?該押注制度的公正,還是「仁慈的獨裁者」呢?如果以史為鑒,答案不言而喻!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上位難的年代 |
上一篇: | 勞動成本不同 中美經濟差距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