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1月17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滬港通配額將極速秒殺

今天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性的時刻,除了能親身出席見證「滬港通」的啟動之外,筆者也特別應內地央媒的邀請,分析及評論「滬港通」跨境資金流背後的意義,當中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就是在本周「滬股通」或「港股通」的配額均有可能極速秒殺,就像大家搶購IT產品一樣,每天交易配額很可能在半小時內就用光。

上午九點半開市,到了上午十點正,「滬港通」大有可能「被休市」。投資者在當天餘下的交易時間裏,除非買賣差額能騰出空間,否則將出現既買不到,也賣不到的尷尬。

如果大家都只買不賣,整個「滬港通」配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也會用光,屆時各方將陷入相當微妙的處境裏,都是將如何走下一步?將會考驗大家的智慧。的確,為了支持「滬港通」,國家各部委也盡全力推進,11月1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證監會聯合下發通知,宣布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3年內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這一點實際上已大大刺激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關注,深遠影響不容忽視。

測試僅半小時用完限額

在A股部分,《通知》提出,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徵收所得稅、徵收營業稅、交易印花稅。從這點也可以看得出,為了支持A股,國家進行了突破性的思維,暫時放棄相關的稅收。

為了避免機構性投資者突然轉倉至「滬港通」,加速用光配額,《通知》也兼顧了若干的公平性,就是規定了,自2014年11月17日起,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

結果如何? 不妨參考「滬港通」正式開閘前的最後一次全網模擬測試,內地首批89家券商悉數參與了這次測試,真實模擬今天內地股民購買港交所上市股票的流程。這次測試為全仿真的全程測試,涵蓋傳統營業廳、手機、互聯網下單全數參與,測試的內容更涉及開戶、管理、日常交易、行情等,所有數據均以11月14日的收盤價作為參考。結果,市場反應相當熱烈,測試僅半小時,限額就全數用完。這組數據為市場提供了最佳的參考。

在11月14日,「滬港通」啟動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與恒生指數走勢相反。當中上證指數略顯弱勢,收市報2478.82,下跌0.27%。而恒生指數則報收24087.38,上漲0.28%。若將漲跌對消,差不多是「零」。

此外,參考近期AH股價差。截至11月14日收市,恒生AH股溢價指數收於101.56點,逐漸拉平,當中A股的升幅極為明顯。截至目前,AH股兩地均有上市的股票有86家。其中,同時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A+H共計有69家。

AH價差縮 無套利空間

參考較高折讓價的保險股,在11月11日收市,中國平安(02318)、中國太保(02601)、中國人壽(02628)三家A股的折價率尚有10%左右。但伴隨內地相關板塊近期明顯反彈,截至11月14日收盤,上述折價率分別只剩約7.5%、8.6%、7.2%。此外,早前AH股折讓相當顯著的海螺水泥(00914)的折價率更由11月11日的11.02%,收縮至目前單位數字。AH股價差原則上愈來愈小,往後投資套利空間可能就不存在了。

的確,在過去的半年,AH股套利已差不多完成了,現在部分A股比H股更貴,未來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市場中的稀缺行業身上。在「滬港通」正式開通前的最後數個交易日,筆者發現大型藍籌股,特別是金融股成為內地市場搶購的目標,出現價量齊升的情況。

不過,筆者認為市場資金炒作銀行股的盛況稍後會明顯降溫,雖然「滬港通」某程度上能縮窄A股銀行板塊價格較低的情況。不過,「滬港通」資金規模有限,A股銀行並不特別存在獨特稀有性,若然AH股價差已追平,股價未來的發展就要回歸企業的基本面了。

製造業板塊勝金融股

除了金融板塊之外,內地估值較低的製造業板塊也值得關注。在不同國策的支持下,如《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等等,內地機械以及製造業概念頗受重視,海外資金對一些風險較低、同時估值被低估的藍籌股,將會密切關注。

市場在過去半年多一直視AH價差為主要「滬港通」概念,但是隨着價差收窄,風險也將增加,困難也愈來愈多。單看對沖方式,在某一個市場價格較高的時候進行拋空(等同內地的融券)是正常的做法,在香港市場拋空當然不困難,但是若要在A股執行拋空,風險不低,因為A股隨時會融不到券,此外A股更有獨特的投資理念,升跌有些時候並不跟隨邏輯,對沖風險一點也不低。

小型AH價差套利並不可行,因此,市場的焦點也是以藍籌股為套利之標的。不過,在「滬港通」啟航後,價差也並代表不繼續存在,始終是兩個不一樣的市場,差價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正如本文所言,由於「滬股通」及「港股通」均存在限額,若買賣差額一超過限制,交易也將終止,一些尚未對盤的買賣需求將無法執行,用戲劇性的角度去看,由於是先到先得,交易在上午9點30分開始,若市場熾熱,上午9點31分配額可能就會用完,餘下整天也是無法進行交易,若外圍出現突變,投資者只能乾巴巴看着,也不能行動。處理「滬港通」分別對投資內地與香港兩地的股票市場設定每日投資限額、額度的計算及監察將成為未來關注重點以及市場衝突所在。若額度用完,代表即日剩下的交易買賣也被強制性中止。這是大家必須關注的情況,屆時制度的擴容或優化,必須重點處理。「滬港通」推出之後,必須進一步觀察其實際細則、方案等,然後根據評估情況進一步完善。

此外,「滬港通」開通初期,內地投資者習慣與香港不一樣,香港市場的波動在所難免,在這歷史性的時刻,在抱着樂觀態度的同時,也需要居安思危,審視未來的發展。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