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11月16日,周日。常言道,三歲定八十,成大業或富甲一方者,年少時往往有迹可尋。不少超級富豪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年紀輕輕已……發錢寒!
本報周末版「人氣我寫」專欄,11月15日以《千金散盡還復來──孫正義》為題,重溫日本首富發達之路。
孫正義早在科網爆煲前成名,欄主說他可能是「人類史上輸錢最多」的企業家,名副其實千金散盡。孫氏認定馬雲終非池中物,於阿里巴巴艱苦打拼階段入股,創造了2000萬變700億(美元)的神話,好一句千金散盡還復來。
人生中第一桶金
然而,在老畢眼中,孫正義創辦的軟銀(SoftBank)在泡沫爆破後慘成「仙股」、身家蒸發7萬億日圓(接近5000億港元);軟銀投資阿里巴巴,十四年回報3500倍,皆非此文最發人深省之處。
我認為,孫氏少年時代已深受《猶太人經商法》一書啟發,立志在「二字頭」之齡闖出名堂,並朝着目標勇往直前,剛滿二十即憑出售翻譯機專利權,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才是孫正義發迹史給老畢最大的啟迪。
我說超級富豪每多「三歲定八十」,心裏念及的乃畢非德。孫正義成名於科網「瘋眾」年代,畢非德卻不熟不買,對網股敬而遠之。撇除身家豐厚,二人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可是,細讀《千金散盡》,你會發現孫氏掘到第一桶金前,早在求學時期已藉出租彈珠機和遊戲機手掣「密密吸金」,花在兼職的時間遠多於上課。
難聽點說,孫正義年紀輕輕已愛錢如命;正面地看,孫氏在致富心願驅使下活力充沛,金錢誘因激發其個人潛能,非但渾身是勁不辭勞苦,具創意的生意念頭更加源源不絕。企業家「發錢寒」,於社會何壞之有?
為什麼老畢讀孫正義而想起畢非德?一切得從彈珠機說起。《千金散盡》提到,孫正義於求學時期已藉出租彈珠機「密密吸金」。根據《雪球︰畢非德傳》(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作者思羅德(Alice Schroeder)的描述,「股神」十來歲時,老爸當選眾議員,舉家從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移居首都華盛頓。
十七歲那年,小畢忽發奇想,向一位好友推銷他的「發達大計」,並成功游說對方充當其「生意夥伴」,專責機器維修。
彈珠機小畢傑作
卻原來,小畢以25美元買來一台二手彈珠機,深信這東西大有「錢途」。他的行動綱領是,以Wilson's Coin-Operated Machine Company代表的身份,向街頭巷尾的理髮店傳達「威爾遜先生」的訊息,建議把彈珠機放置於店舖空曠地方,讓顧客在等候理髮時玩兩手解悶,收益由雙方瓜分。
兩個黃毛小子聲稱代表某某公司,向店東「Sell橋」,在六十多年前(畢非德現年八十四)的美國會否觸犯法例,老畢無意深究。我只知道,根據思羅德書中記載,彈珠機概念「一炮而紅」,接受小畢提議的理髮店客似雲來。不消片刻,華盛頓大街小巷的對手,幾乎一店一機。此役成為畢非德少年時代的得意之作,充分彰顯其善用機遇的天資。
「股神」年紀小小已「發錢寒」,從另一事例更加表露無遺。畢氏一族移居首都前,小畢經常在今已結業的奧馬哈Ak-Sar-Ben馬場「出入」。人仔細細不能下注,但畢非德「志」不在此,看中的乃久不久便降臨馬場的天賜橫財。
人棄我取「執死雞」
話說,許多生平只在電影中看過賽馬的「盲毛」,抱着人一世物一世之心,於馬季開鑼時親臨現場見識見識。此輩對「贏馬」只有一個概念︰跑第一。順藤摸瓜,跑第二或第三的馬匹,自然是「輸」了。既然不知跑位置亦有錢收,隨手扔掉彩票順理成章。遇上抗議事件紅燈亮起,不待裁判結果即打定輸數扔票者,同樣大有人在。
小畢見微知著,早就察覺「地下有寶」,立定主意跑完馬後「執死雞」。運氣好有收穫,畢非德會請求姑姑愛麗斯(Alice Buffett)出手相助,代替「未夠秤」的自己領取彩金,收到錢後「物歸原主」,不在話下。
此法孰「精」孰「笨」,見仁見智。老畢看到的是,其時尚未成年的「股神」,不怕髒不嫌煩,在滿地煙頭濃痰的地上作「地毯式」搜查,充分體現人棄我取精神,跟他日後縱橫股海賴以成名的投資心法,可謂不謀而合。
孫正義與畢非德,誰說不是三歲定八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提防滬港通再現反高潮 |
上一篇: | 南北水激浪 配額供求勢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