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香港產業單一化,年輕人缺乏社會流動機遇,競爭力日漸受到威脅。資訊科技是本港的重要基建,達至經濟多元發展,推動所有行業進步,令社會更均富、更公平。
希望日後創新科技局成立,能引入以下意見,制訂長遠計劃,提升香港競爭力。
1. 撇除傳統系統
香港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至今仍未普及,市民仍用支票付款,遞交表格時仍用傳真。政府部門亦多數仍在使用紙張。香港政府可借鑑愛沙尼亞,以提升工作效率。愛沙尼亞於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時,只有少於一半人口擁有電話線,獨立後,自行發展IT系統;2007年,它已成為首個實行網上投票大選的國家。95%的愛沙尼亞市民在網上繳交年度納稅申報表,所需時間只是五分鐘。
筆者籌辦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學生發明獎,評判只使用IT系統評分。政府理應撇除滯後系統(Legacy Systems),發展新興技術。以身份證為例,除用來借還書籍外,還可記錄加密電子病歷,與流動電話融合,功能多元。
2. 建立IT國際視野
香港ICT普及,幾乎所有市民都在使用電話、電腦、SIM卡,甚至在聯合國世界訊息峰會移動大獎中亦屢次勝出,但優良ICT作品卻未能生產使用。本地擁有領導地位的行業仍是金融業。旅遊、銀行等行業的地位亦高於ICT。政府可多與歐洲、美國等已發展國家合作,參考他們的ICT系統,緊貼潮流。如現有的貿易發展局及投資香港(Invest HK)都可成為政府對外交流ICT的渠道。貿易發展局可與中國內地主要城市辦公室合作,宣傳香港ICT產品。投資香港則可向各國企業宣傳香港ICT,讓各國熟知香港ICT情況。
3. 有效管理IT預算和投資
現在政府投放於ICT的資源不夠,可參考美國大公司水平,設目標為每年GDP的8%。政府應帶頭制訂策略,提升效率。現有的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只提供建議,更佳做法是統籌所有政府部門使用IT系統。例如入境處在各部門中,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科技,但其他政府部門ICT在應用上仍存在很大差異。此外,由於考慮回報,沒有很多香港公司大力投資新興ICT項目給政府及市民使用。政府應直接建立系統,亦可尋求大學協助,提出需求及應用大學科研ICT項目。
4. IT基礎設施及創新應用的配套
政府應利用現在流行的雲端,建立一個整合的資料貨倉(data warehouse),令各部門能共享資源,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部門間開會可選用視頻會議,文書往來亦大可不必打印文件,盡力實現及應用工作流程(Workflow)系統以加快及規範措施實行。
政府應成立獨立專責小組,建立應用全球新興科技的思維,並採取由高至低的應用模式,即首先於行政長官辦公室應用。這將令政府的回應及施政更迅速。行政長官亦應擔任科技政策委員會的主席,而委員會必須具有財政使用權、撥款功能,以及政策擬定權力。要改變舊有施政模式及配合香港的ICT發展,政府亦應同時建立容許錯誤的觀念及修訂ICT法律條例。政府也應定出清晰的資歷架構,以保障ICT日後發展。
5. 促進ICT在香港社會和商界發展
現時政府及商界仍在用15年前的電腦應用方式。學生只開始用少量的電子書。政府應在教育上推廣電子書包及其他新興科技,支援電子學習,如編寫程式等。並增加「科技轉移」為UGC 撥款及大學教授晉升其中一個考慮條件。
此外,現時全港只有約1.96萬個不太穩定的公共wifi熱點,在不影響商業公司運作下,5年內應實施全城100%免費wifi,同時提升速度。政府亦應在資訊科技採購開支中,預留20%優先購買本地研發科研,並豁免相關經驗要求。
6. 推廣IT於醫學範疇的應用
香港醫學優良全球聞名。近這20年,外科手術,無論研究還是手術儀器都有很大進步。現在的手術已可在不出血的情況下完成。這令手術更大機會成功,時間可縮短,而且可減低手術後遺症。上述所有醫學進步都是ICT的貢獻。因此,政府應大力推廣ICT於醫學的用途。以下是新興技術例子:醫生可以3D眼觀察3D影像,並運用機械臂,不需碰觸病人身體,適合施行需要在小空間活動的前列腺及婦科手術。
7. 培養社會創新科技風氣
香港創新科技風氣不夠好,從傳媒及市民對創科新聞反應可窺知一二。政府應從小學開始發掘及培養科技ICT人才,並將有潛質的人才給予更多支援,為他們提供全面的發展及支援機會。政府現時有資助科技公司,但卻沒有幫助科技投資公司。因此,政府應完善創新企業培育循環,包括科研、初創、孵化、加速、拓展、穩定企業,引入不同階段的投資者,如天使共創基金、綜合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及多率領業者一同作海外推廣,帶動社會創新科技風氣。
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國會中期選舉結果利股市 |
上一篇: | Google Tax與新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