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柯尼卡在前周10月20日刊出之後,至今已上升了15%,為筆者始料未及。日本央行持續推行寬鬆政策,尤其上周五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承諾延長政府持有債券年期至10年,以及每年購買國債額度增加30萬億至80萬億日圓,為巿場帶來驚喜。同時,投資巿場的高度政治化,也令投資時機難以掌握。
儘管如此,誠如拙欄所提及,美國總統二期末年(詳見10月13日文),和日本消費信心慘淡(請見10月27日文)的處境,超賣的巿況往往成為進場的理想時點。
至於本文是次的主角林內,它眼見日本國內的消費信心低迷,因此如何提高境內的所得利潤,着實令該企業高管到頭痛不已,更何況一次性的重大利好因素已不復再(如2009年時,東洋政府要求國民強制性更換備用感應器的煤氣爐,令公司利潤增長)。在此,筆者將繼續分析林內的經營策略及財務狀況。
林內的經營策略可以用穩中求勝來形容。它穩健之處在於在日本立於不敗之地,再謹慎國際化。
漸進拓展海外市場
日本的經濟增長緩慢,而銷售稅自今年4月1日起,從5%提升至8%又提前了人們的銷售,去年的高基數使日本銷售較同期下挫1.4%,至381億日圓,幸而新產品系列兼顧環保與節能而毛利率理想,使得經營利潤上升14.2%,至45.46億日圓。
2013/2014上半年中,裝修工程帶動的合約上升49.8%,其中熱水器工種更上升98.1%。
經營利潤中70%來自國內業務,而經營利潤率自2006年的不足3%攀升至現在。撇除一次性16.6億日圓洗碗機召回開支後的近12%,可見它的經營規模效應,相當穩固。
營收比例上,林內在日本的收入佔集團的58.4%,而人口大得多的中國、美國和南韓僅佔9.2%、6.4%和11.6%,即國際化僅在前期階段。
然而,公司在海外巿場並不急於求成,反而是具有針對性的逐步擴張,例如在中國的焦點它便放在上海以外地區。中國雖然增長放緩,但是受惠上海以外的生活提升,以及天然氣管道鋪設日漸成型,故而營收上升至60.19億日圓(+79.3%)而經營利潤猛飆3.13倍,至5.98億日圓,可見林內頗具慧眼。
林內的專注於旗艦產品,以創新完善,也是公司一而貫之的策略。
截至2014年6月的首季營收652.12億日圓中,熱水爐和煮食爐佔了84.7%,產品分布高度集中。
縱使這樣的銷售策略具有營運風險,但是林內的執行力強勁,減低了投資者的疑慮,如新產品以ECO ONE的混合式熱水爐,為客戶提供了可靠卓越的環保節能特色,大收旺場,抵銷了去年國內銷售稅的高基數效應。
專注的好處,也使國內外政府所施行的政策,長期向林內等優質企業傾斜。例如南韓在去年加入了家居用戶強制安裝防止乾燒的政策,因而帶動了爐具單價的上升,使長期來看,林內得益於爐具更新,以及新興巿場對安全問題的關注而促成毛利率的提振。
集中火力推新產品
林內的國際化成功而尚未大力推行,而美國頁岩氣的普及,林內暖水爐和煮具的質素又較同業大幅領前,兼且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的3年計劃(名為Jump Up 2014)中,公司集中力度作新產品的推廣(如迷你熱水器和玻璃嵌面的升級版煤氣煮食爐)和實現國際化,這些舉措都成為了利潤擴張的要着。
財務方面,以上周五急升後的9810日圓收巿價計,林內巿值5122億日圓。財務方面,公司現金522.57億日圓,有價證券458.69億日圓,短債58.37億日圓和公司權益2089.45億日圓。
由於公司的流動資產充裕且負債極少,所以股東回報率預期位處偏低的9%,預期直至2015年3月年結,林內巿盈率21倍和巿賬率2.13倍。受惠於P.T. Rinnai Indonesia子公司的開始合併入賬、中國和南韓的盈利改善,在2015/2016和2016/2017在內的未來兩個年度,可望實現高單位數的每股盈利增長。
雖然增長緩慢,但是該公司股票僅0.41倍的啤打(beta)值的特性,使之在風雨飄搖,或至少是波幅甚大的投資巿場現況,引人垂青。
概言之,林內估值合理,在日本本土的業務穩健,也受益於商譽的日益提升,其業務國際化的成功可期。
在追求穩健、在乎長線投資的巿場參與者眼中,林內可被視為較國內燃氣股享有較低企治管治風險,燃氣板塊中的另一選擇。
林內:煤氣爐上的可靠名字.下
筆者為溢明投資有限公司分析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網絡文化主導佔領 |
上一篇: | 後QE時代的中國投資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