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十月是傳統「股災月」,過往不少突發事情也導致市場曾出現過異常的波動,在衆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市場期望着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以及即將啟動的「滬港通」能扭轉市場的氣氛,筆者也將在今天中央電視台《首席看市》環節探討相關問題,以及進行詳細的分析。
「滬港通」原則上一切已準備就緒,目前尚欠最終時間表的確定。其實,無論「滬港通」是在10月27日或是11月3日啟動,對市場並無實質影響。國家領導人雖在4月10日宣布政策,不過嚴格來說,就算是在11月3日起航,仍尚未到7個月,也是符合6個月的宏觀概念。
對宏觀經濟更有迫切影響的,筆者認為應該是「四中全會」,也即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目前定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將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的問題,會議對投資市場究竟有何啟示?
參考內地不少分析,近年「中國投資夢」乃集中在互聯網和改革兩大主題。在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藍圖上,重點將涉及的土地流轉、司法體制改革、甚至是軍工資訊安全等主題,而滬港通及國企改革同樣是備受關注的重點。一般而言,三中全會側重於制訂國家整體發展路線,而四中全會則是在三中全會框架下側重黨建等重要議題。
早前,在第三季度中,內地積極推動改革政策,不少企業資產併購的消息刺激了個別股份的表現。而踏入第四季度,四中全會所涉及的產業板塊,同樣會帶動及刺激個別板塊與股份的表現。
整體而言,歷史數據或許能提供若干參考,讀者不妨參考以下以往「四中全會」期間股市的表現【表1至表3】。參考內地數據,觀察最近4次四中全會前後期間的上證指數數據,我們會留意到若干特徵,會議前後的短期表現(相關數據採用5天為樣本)看似與會議沒有多大的關聯性。不過,若觀察會議前後的中期表現(採用20天為樣本),傳統市場「會前升、會後跌」的投資邏輯,看來也甚有根據。
作為十八大四中全會的前瞻,市場預期國家將在「依法治國」的框架下,改革將提升速度,可以預見的是,這次會議將為後續經濟改革提供有利保障。在去年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當時會議提出了未來五大核心任務,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其後在2014年1月、2月、6月及8月舉行的中央深改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會議中相繼尋求政策脈絡,讓早前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加快推進,而各領域的改革時間表路線圖逐漸成形。在目前改革大框架下,筆者認為市場應留意一下的投資主題:
一、成長概念主題
新興產業將會受惠,尤其是科技、媒體和通訊(TMT)等板塊,在未來創新領域上,這類型的成長速度也將最為受益。此外,改革與創新國家安全同樣會催生新的市場機遇。在經濟轉型期,創新領域往往會跑贏傳統藍籌領域。估計在今年互聯網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較大,當中包括資訊安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以及互聯網智慧家居裝置等等,受益於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的相關企業將會較受關注。
二、農墾及土地改革主題
在未來土地改革的新政策下,以農業經營為主體的企業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發展及盈利模式均需要進行創新。農墾改革的發展或將參考國企改革作為藍本,估計也將以資產證券化以及混合所有制為主幹。農墾系統改革將帶動及刺激後續的土地流轉速度,理論上有助內地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在新需求及新資源的帶動下,若農業能順勢加速產業發展,將能利用更好的資源進行創新,而具有豐富土地資源的企業將受益,此外農業相關的主題同樣會受到關注。
三、滬港通和國企改革主題
在「滬港通」的影響下, A+H股價差以及市場稀缺的板塊將成為投資主題,稀缺板塊如國家安全領域、國防軍工、中藥、稀土、能源戰略、銀行、公共事業等將為重點,此外,高股息率的藍籌股(如,銀行股和高速公路等)同樣具有吸引力。
國企改革亦是重要主題,目前改革也涉及不少跨行業的重組,在市場化的趨勢下,國企引資發展對目前不少民營企業存在若干新業務的發展及投資機遇,同時有助釋放國有企業被低估的業務價值,對龍頭國企及民企同樣有利。
四、司法體制改革主題
筆者估計「依法治國」包括了不少重要內容,涉及全社會的司法體制的改革,同時也涉及黨內紀檢制度的改革,或包括人事任免及公務員薪酬等話題。估計一系列的偵查、監測、司法及執法環節在未來將採用更為科學化及高科技化的裝備,市場對另類產業,如測謊、防爆、監獄管理和武裝設備等需求將會大大提升,這些特殊的機遇也將大大改變市場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甚至提升企業的利潤及投資價值。
作為總結,四中全會未必能即時扭轉市場的氣氛,但是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若結構性改革能順利提速,資本市場最終也會受惠,會議內容絕對值得關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本菲林往何處去 |
上一篇: | 自相矛盾的廣東新型城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