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9日

張總 毋枉管

FDI數字玄虛

1990年在台灣時,和台灣老企業家談到投資大陸,當時看法是不能不去,台灣企業只能憑着大陸市場的規模才能做大,做大後才能和跨國企業爭一日長短;當時例子之一是正新輪胎,在投入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後,才能和美國日本的競爭者競爭。果不其然,惟有以大陸為基地的全球性企業才能在21世紀裏生存。

24年後,中國已由世界工廠一變為世界資金輸出國,這是始料不及的。2013年,世界第一FDI輸出國仍是美國(3380億美元),日本居第二位(1360億美元),中國從1990年的微不足道,到2013年的1010億美元,已居第三位了,超過日本,亦是往後數年的事。

至於FDI的接收國,美國第一(1880億美元),中國第二(1240億美元),但美國和日本都是出大於入,中國仍是入大於出。看FDI輸入地區中,日本和台灣都不在20名內,這情況已維持了24年;令人意外的是俄國,FDI輸入金額是790億美元,輸出則是950億美元,俄國仍有資金輸出,是什麼問題呢?

至於香港,在輸入和輸出都排在首五名內,輸入排第四(770億美元),輸出排第五(920億美元),香港多年來是大陸FDI的投資者第一名,金額高不奇,但誰人投入香港達770億美元呢?有多少是轉投資金額,是CEPA的吸收力嗎?這些資金會不會直接投入大陸呢?會不會撤資?香港會不會變成日本和台灣般,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呢?研究香港將來不得不仔細研究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