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近月談及的汽車間通訊系統(V2V)是物聯網技術的一種,更多的應用將陸續有來,高盛是比較關注行業發展的券商,3個月前曾發布一系列共3份報告,指出物聯網是下一浪大趨勢。
據國際數據機構(IDC)估算,固網連結了10億部裝置,移動互聯網到2020年連結60億部裝置,但都比不上物聯網;同樣在2020年,物聯網連結的「物件」有望高達280億項,屆時超過一半汽車都接上「互聯」,可視為互聯網的第三跳。
成本下降締造有利環境
高盛提出「S-E-N-S-E理論」,語帶雙關地剖析物聯網能感應環境變化(Sensing)、更有效率(Efficient)、全面網絡化(Networked)、專業化(Specialized),以及無處不在(Everywhere)的特性,意味從穿戴式裝置、汽車、家庭到城市,愈來愈多的物件將直接「對話」。
各種物件把感應到的資料作分析,需要時傳輸到網上數據庫,或直接跳過人類作出判斷,例如路燈在霧濃時調高亮度,使能源使用更具效率;不同於網絡只能被動使用,物聯網把原有物品的功能深化,成為專業智能型產品。
分析師Joe Ritchie解釋說,電腦、手機開拓了全新的網絡時代,4G上網讓傳輸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連負責蒐集數據的感應器成本,也從10年前的一顆1.3美元降到只剩0.6美元,還有App軟體開發盛行,造就物聯網商機大爆發的有利環境。
科網巨擘染指智能家電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手機順理成章成為個人使用物聯網物件的遙控器,現代人幾乎任何地方都能無線上網,數據傳輸的成本僅是過去的2%;大數據亦是物聯網助力之一,若手表、汽車、冰箱統統網絡化,英特爾預計未來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是現時的10倍。
按高盛的報告,移動網絡、Wi-Fi等供應商是直接相關的產業,半導體產業則以感應器、連接Wi-Fi或藍牙等製造商受惠,愈輕巧的處理器愈具競爭力。此外,按谷歌、蘋果對家電市場的評估,智能家電將是物聯網交戰的前線。
繼年初谷歌以32億美元併購智能家居設備公司Nest Labs後,蘋果於開發者大會宣布iOS 8將預載Home Kit智能家居功能。三星最近亦動用2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SmartThings,藉以進一步把握智能家居潮流。
通訊感測微控裝置得勢
SmartThings主力研發智能家居控制器,包括燈具、門窗保安系統及其他不同智能家居產品中繼器或應用程式,該公司創立於2012年,憑美國眾籌平台 Kickstarter起步,及後獲得1500萬美元融資,日後將進駐三星位於加州的創新中心。
谷歌、蘋果雖然都拓展至物聯網領域,但高盛認為,單就通訊技術、晶片產業而言,它們並不是擁有最佳布局的企業。物聯網產業的兩大成長領域將分別落在硬體如感測器、聯網裝置、微控制器,和通訊技術像Wi-Fi及所謂的霧運算(Fog Computing)架構。
通訊技術方面,高盛推薦思科、高通、Ruckus Wireless等公司,思科是物聯網的思考領導,縱然被坊間批評講多過做,高通則是移動裝置的連接科技領頭羊;至於Ruckus,高盛指出,該公司是Wi-Fi供應方的pure-play。
硬體方面,高盛推薦本欄前周介紹的晶片股Freescale Semiconductor,以及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指出兩者皆受惠微控制器的增長,去年寫過的InvenSense亦榜上有名,該公司已在穿戴式裝置市場飲到頭啖湯。
最後,TE Connectivity亦增加在感測器的專注度,Silver Spring Networks是智能儀錶的生產商,屬於聯網城市的pure-play。上述股份,未來數年值得多加留意。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