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1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炒鬼」總理發功 紐元何去何從

9月30日,周二。美股勁chok,隔晚道指初段跌逾170點,萬七關一度失守。在投資者以為美股再次「插水」收場之際,道指來個拗腰反彈,最終雖未能轉跌為升,但萬七關失而復得,埋單計數且收復四分三失地,算有交代矣。

留意華爾街的讀者想必發現,道指近日每天上落俱達三位數(開市至收市,以點數為準)。從上周一起,此狀況已持續五個交易日。隔晚道指初段看似「一插到底」,惟剛穿萬七即見支持,三扒兩撥收復大部分失地,道指收市跌不足42點,以17071.22收市。這是否意味好友重新取得主導,言之尚早,但在當前市況下,投資者於組合內加入適量認沽期權,以平衡長倉風險,不失為上策。

贏到開巷?

美股大上大落,港股陷入政治市,跟A股以至外圍皆脫節,但金融市場真正焦點在滙而非股,投資者觀望美股chok得幾耐、港股跌到幾時之餘,還得密切注視滙市動向。

習廣思兄周一以「生鬼」得很的方式介紹滙海近況,說中環外滙traders第三季忙到「嘔血」,皆因滙市悶足半年後大幅波動,沽日圓賺錢、沽紐紙執更多,沽歐羅簡直贏到開巷。習兄提醒大家,美元一枝獨秀,沽什麼貨幣都大有斬獲,美滙強到收唔到掣,對新興市場影響不容忽視。諸位只要看看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9月表現,便知習兄所言非虛。然而,新興市場也好,主要貨幣也罷,第四季必須優先注意的仍是滙市。

今年上半年,美滙指數於79至81範圍橫行,無甚足觀。踏入第三季,美滙從80邊起步,逢馬過馬見關清關,執筆一刻已突破86水平。人人都話美元短期超買,但美滙指數就是拒絕回頭,升到你唔信。

支持美元造好的理據,讀者諸君只怕早已聽到厭。今天換個角度,一談第三季初以來兌美元跌逾一成的紐紙。

習兄說,沽紐元賺到笑,沽歐羅簡直贏到開巷,大體上跟實況相符,惟市場參與者未必百分百認同。老畢有一資深trader朋友,今夏開了一個紐元兌歐羅交叉盤,起初還算順風順水,但最近形勢急轉直下,賺埋唔夠蝕,皆因歐羅兌美元雖弱過藥煲,惟紐紙兌美元跌得更厲害,這個cross好嘅唔靈醜嘅靈。

老畢細心一想,long紐元/short歐羅,構思上大有道理。紐西蘭經濟增長處於十年高位,勝過歐洲豈止兩皮?令這個trade更加「博得過」的是,紐西蘭乃少數已啟動加息周期的國家之一,今年且連加四次息。不論從經濟強弱或息差因素衡量,long紐元/short歐羅贏面皆很高。

賺埋唔夠蝕

由於是交叉盤的關係,這個trade的outcome必須通過美元這一「中介」體現。在美滙一枝獨秀下,不論歐羅還是紐元,兌美元俱易跌難升。然而,只要紐紙兌美元跌幅小於歐羅兌美元,這個trade便bingo!

人算不如天算,long紐元/short歐羅戰況告急形勢不妙,原因前面已述,不贅。老畢之友千算萬算,卻計漏了兩件事:一、在美滙升到你唔信下,彭博商品指數亦跌至四年新低,澳紐加等港人向來鍾情的商品貨幣,沒有一隻抬得起頭;二、紐元較其他商品貨幣跌得更急,理由是該國央行手口並用,入市干預之餘,還公開唱淡本國貨幣。

一般來說,決策者即使渴望滙價轉弱,於公開場合亦不會直認其事。喬治布殊年代,華府明明在行弱美元政策,美國財長卻天天「強美元」不離口。歐洲央行大同小異,一面樂見歐羅轉弱,一面卻否認貨幣政策以推低滙率為目標。像紐西蘭央行行長惠勒(Graeme Wheeler)那樣,拿該國乳品跌價跟紐元實質有效滙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REER)相提並論,公開質疑紐幣「強勢」脫離現實,是非常罕見的。

惠勒還罷了,更要命的是,剛連任的紐西蘭總理約翰基(John Key)近日公開表示,紐元不高不低、啱啱好的滙率水平,應在65美仙左右!

行家一出手

紐元從7月高位88美仙以上,滑落至執筆時的78美仙水平,跌幅已逾一成。依約翰基之見,紐紙豈非還「有排衰」?

不知此君背景,也許會對這個「call」一笑置之。可是,約翰基並非一般政客,1996至2001年曾出任美林外滙交易部主管;1999至2001年更獲紐約聯儲銀行委任為外滙交易委員會成員。說到forex,約翰基可謂身經百戰;65美仙也許「隨口噏」,但以其背景,一試水溫探探滙市反應,可能性不容排除。有這樣的大行家出任紐西蘭總理,long、short只怕都討不了好。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