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9月29日

蔣涵 縷析中華

內房淘汰潮加快出現

過去數年,當內地房地產行業興旺時,不少本來並非從事有關業務的民企及國企,亦紛紛入場希望「撈一筆」;但今年以來,內地樓價開始下跌,此類企業成為最快撤離的一群,「爛尾盤」湧現,樓市調整加快出現,對內房股的定價帶來一定壓力。

任何一個容易賺錢的行業,均會吸引一大批企業加入,尤其是房地產沒有政策壟斷,吸引力更大;過去數年間,內房企業數量迅速增長,單是香港上市的大小內房股概念股已超過100家,內地上市的地產股亦接近150家,其他沒有上市的房企更加不計其數。

「國企退房」有轉機

除了民營企業對房地產興趣濃郁,擁有大量資金但本業卻發展平平的國企,對房地產行業同樣垂涎。2010年,眼見當時不少國企在各市搶貴土地,引起民忿。國資委曾宣布,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78家開展了房地產業務但又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以當時的資產價格計算,涉及金額約達千億元(人民幣.下同)。

不過,「國企退房」的消息,不論是官方,還是內地媒體均沒有繼續跟進。如今事隔4年,不被允許發展房地產的企業是否已全部退出,無人知曉,但今年內地樓價開始下跌,房地產行業的毛利率減少,行業吸引力大降,發展商離場的數量增加,國企退房相信沒有難度。

今年,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加上房地產行業表現不濟,今年首季,內地媒體的統計發現,已有超過75家國企房地產公司掛牌轉讓資產,市值超過百億元,其中以電力系統,例如國家電網、國電集團及華電集團等為主,包括南京在內的地方政府,亦出台文件要求國企退出樓市。

早年轉型房企陷兩難

至於數年前加入成為發展商的中小型房企,目前所面對最大問題仍在於資金困局,只因此類民企,大多是以往在其他實業賺了一大筆錢,但眼見其他人在房地產發展的利潤更豐厚,所以選擇放棄本業加入成為發展商。

此類商人在樓市最旺時加入,但當項目完成時,樓市卻開始下跌,如樓價「企硬」就賣不出去,減價則血本無歸。為免持續出現虧損,多家主業並非房地產的A股企業,近期紛紛宣布退出房地產業務。

樓市「黃金十年」過去,房地產暴利結束,業內人士估計,中小型房企倒閉,主業非房產的企業撤走,個案將愈來愈多;不過,官方統計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8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對比上月,只有一個城市仍上漲,樓價跌勢已成,此時房產出售個案增加,能否找到接手人仍有疑問。

「爛尾盤」、「銀主盤」等湧現,難免對內地樓市帶來衝擊。當然,此類供應大多質量較低,與大型發展商具規模且配套完善的住宅仍有一定的距離,但低質樓盤市場崩盤,難免影響整體市場氣氛。今年售樓數據不俗的大型發展商,相信亦將受到拖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