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研究中國文化,18世紀是法國人領先,所以拿破崙也知道《孫子兵法》,了解中國是一頭睡獅,不能驚醒,才能任西方魚肉。但19世紀末期,德國人似乎較有概念,中國絲路已有3000年,但真正被稱為絲路,是由德國探險家在1868至1872年間,七遊絲路,才正式名之為Seidenstraße,德文先為絲、後為路。到21世紀,絲路再次走上經濟路線,不可不知Von Richthefen此人。
1870至1890年是德國卑斯麥年代,外交手腕令英法不至攻德,居功至偉,但三代老臣,處理不好與第三代威廉二世的關係,在1890年被趕下台,但75歲正該享幾年晚福,83歲才死,但墓碑只寫「此處臥着威廉一世的忠實僕人」,似乎對二世的恩怨至死不改。
卑斯麥對中日的預言,不知是對誰說的,但他只預言30年後,「日本其興,中國其弱」,沒有說開戰,但中日的官員到德國取經,日本要學全套,中國只要買武器,求價廉,卑斯麥已客氣,沒有說要回扣。
卑斯麥的預言
大清官員的惡習,怎能改?大清知識分子如張之洞只迷戀中國之體,但錢穆評說當時已無「體」可言,有「用」亦無用,大清必敗是必然的,大清國策只有滿族人,積200多年,沒可能有人才。
至於「黃禍」一辭,則是來自德皇威廉二世,出於1895年,Gelbe Gefahr是指大清移民西來,到歐洲亂闖,而不是指五世紀的匈奴,或是14世紀的蒙古大軍。威廉二世亦是派軍入京,當八國聯軍老大之人,亦是發動一戰的德國皇帝,54歲流放荷蘭,82歲才死,沒有歸葬。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債王」時勢練就 新歡舊愛之憂 |
上一篇: | Prada業務呈現轉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