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內地電子商貿行業近年高速發展,帶動快遞物流需求。過往,為了保護本土企業,政府對外資參與本土快遞業發展設有諸多限制,但現屆政府提倡開放,總理李克強近日終於宣布,進一步開放內地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競爭。政策除了利好外資快遞企業,對降低內地高昂的物流成本,或有正面影響。
在政策的保護下,快遞行業一直由內地企業獨佔,但沒有外資的競爭,並不代表本土企業一定能做得好,早前一段時間,內地快遞便不時傳出各類醜聞。以蔣涵的親身體驗便發現,除了順豐之外,內地快遞企業沒有一家可達到國際水平。
目前,內地快遞業仍以價格競爭為主,低價之下服務質量自然難以提高,例如亂拋包裹、遺失貨物、沒有仔細確定貨品,以至誤送危險品等,各類負面消息不時出現,行業形象十分低劣。
引入外資冀創藍海
按照目前的競爭模式,內地快遞業只是一個沒有什麼發展空間的紅海;但其實,隨着工商業及網購需求的增長,快遞物流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引入外資的新發展模式,或能為行業創出一片新藍海。
李克強周三(24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進一步開放快遞市場,期望透過本土及海外快遞企業同台競爭,其管理、資訊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可望迫使內地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服務水準。
目前,除了國家郵政局,據知擁有全國性物流及快遞全牌照的企業,就只有順豐一家,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其他物流公司,往往只擁有局部的地區牌照,所以,當涉及跨省業務時,往往要與其他企業合作。至於外資企業如UPS及FedEx,2012年亦已獲批經營國內快遞業務,但有關牌照亦非全國性。
統計發展,內地目前的物流成本比起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高。中國的物流運輸成本佔GDP的比重達10%,美國及日本則僅5%【圖】,中國是後者的兩倍,主要因為內地油費、路費及稅負較高,而且物流快遞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管理未達規模效應。目前,內地已透過對運輸業實行「營改增」,降低企業稅負,未來若進一步允許大型外資進入,可促進企業規模效應。
除了國際化的外資物流企業,本港的嘉里物流(00636)相信將是其中一個受惠者。嘉里近年積極拓展內地物流市場,為一些國際性的企業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從貨品由海外運入,到倉儲包裝管理,再到分店,或透過快遞模式交到消費者手上。但目前,由於該公司未有全國性的快遞牌照令發展受限,未來若此限制得以打破,可望完善其一條龍式的服務。
內地企業未來將面對更大的競爭,但行業整體前景樂觀。本港上市的物流股之中,昨天升幅最大的是海豐(01308),上升3.65%。集團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運輸及物流解決方案,業務穩定,上半年純利增長8.93%。物流行業政策開放,海豐可望成為其中一個受惠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債務風險大 銀行惜房貸 |
上一篇: | 耀才供股 完美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