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9月25日,周四。耶倫(Janet Yellen)、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都是女兒身,但一掌聯儲局,一掌IMF,豈止位高權重,簡直位極人臣。然而,一兩個案例,不管多顯眼,亦改變不了女性在決策階層處於弱勢的事實。
在「蘇獨」公投懸而未決的一刻,林行止先生運用立足於實證研究的「投資智慧」(女性投資取態遠較男性保守),作出「蘇獨」落敗的預測。事實果真如此,唯一值得補充的是,林氏以「蘇獨」面對眾多未知因素,等於有大風險,從而推斷尚未表態的女性選民多投反對票,「蘇獨」將以少數票落敗。公投結果顯示,統獨兩派得票率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怎看也不能算是「少數票」了。
規避風險穩陣至上
假定女性投資特質在蘇格蘭公投中發揮關鍵作用,獨派輸得較想像「難看」,足以反證女性規避風險、穩陣至上的意識,比許多人估計的更強烈。
受傳統觀念和偏見影響,女性面對風險步步為營的投資取態,在男性眼中變成不思進取婆婆媽媽,比之男性的毋懼風險勇往直前,誰更適合「幹大事」,還用說白嗎?然而,實證研究清楚說明,男性這種偏見非但昧於事實,過度執着於兩性之見、拒讓女士們肩負決策重任,損失的是企業股東和公眾。
關於投資取態男女之別,老畢透過對家中兩老的觀察,早已心下雪亮。值得討論的反而是,除了投資外,女性在財務、薪津以至人力資源等重大企業決策上,能否發揮與男性互補長短的功能。換句話說,一個兩性比例較平均的董事局,較清一色男性或女性只扮演「花瓶」角色的董事局是否更勝一籌?投資銀行瑞信剛發表了一份報告,以此為準,答案是肯定的。
報告發現,在全球範圍,董事局有一位或以上女性成員、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的六年,股價表現勝於董事局全男班的企業26%。以MSCI世界指數為比較基準,擁有較多女董的公司同樣跑贏。
值得注意的是,按地區劃分,歐洲的差距為18%,美國20%,亞太區多達55%。數字顯示,為董事局引入女性有利股價表現,雖則放諸四海而皆準,惟相關效益卻以亞太區為最。何以如此,值得研究員跟進。
無改男性主導局面
影響股價因素眾多,決策層強調兩性均衡是否重中之重,老畢無法確定。然而,在男女平等意識較強的歐美社會,女性於企管世界的代表性,實比許多人想像要低。以美國為例,2006年女性佔標普500指數五千餘個董事會議席僅14%。近年雖有進展,但女董比例2012年仍只有17%,無法改變男性主導的局面。
今時今日,多達九成標普500企業擁有至少一位女董,惟換個說法,即尚有一成美國巨企連一位女董也沒有;在董事局有女性成員的大公司中,多達28%只有一位女董。以全球最先進經濟體的藍籌企業而論,女性代表性是否足夠,答案呼之欲出。
要改變這個局面,一個途徑是像歐盟那樣,立法執行「配額」,規定上市公司非執董比例於2020年前達到40%。各地情況不同,美國和其他地區當然可以自定配額和實施日期。
然而,委任女董或把管理重責交在女性手上,不應只為滿足「量」的要求,「質」才是關鍵。換句話說,企業重視兩性均衡,終極目標乃提升決策的整體質素,替股東謀求最大利益。
加拿大麥馬士打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兩名學者(Chris Bart, Gregory McQueen)去年初發表的研究顯示,透過對男女董事在不同範疇思維方式的評估,得出女董於「複雜倫理思維」(Complex Moral Reasoning〔CMR〕)環節遠勝男董(得分遙遙領先)的結論。
處理利益衝突勝男董
所謂「複雜倫理思維」,主要涉及如何在眾多夾纏不清的利益中求取平衡,持續在企業決策中作出公平(fair)的決定。董事的職責,一方面要廣納不同「持份者」(stakeholders)的意見,另一方面必須作出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抉擇。女董CMR得分遠高於男董,意味女性處理利益衝突遠較男性高明,女董因而成為企業的一大「無形資產」。
香港上市公司女董比例高低,老畢一無所知,但從兩性均衡與股價表現的相關性着眼,揀股時不妨對這個因素多加考慮。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莊家「趕拆棚」 |
上一篇: | 濠賭股愈來愈似納指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