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20年前,如果一家內地中小企要融資,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銀行借貸或地下錢莊;十年前,中小企可能開始考慮引入私募基金。可是,在商業互聯網化的今天,小微企業融資也漸漸開始善用互聯網。
在中國,股權眾籌是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向大眾籌集資金的一種新型融資方式。其實,此模式很早就在歐美和歐盟國家興起,只是由於互聯網通過減低訊息傳遞成本和資金支付成本,大幅度降低小額多人集資的成本;同時,「眾籌」也為內地中產階級提供高風險股權投資的機會,逐漸開始討論普及的可能性。
股權眾籌私募化
股權眾籌就是投資者直接以股權作為投資形式,希望未來能夠得到股權的增值。中國目前的股權眾籌有明顯的私募化特點,比如中國最早期的眾籌平台「天使滙」採取會員制,沒有證券投資經驗的個人投資者禁止參與,對每個投資者的資金量進行考量,不可低於准入門檻。其實,這模式本身已經違背了眾籌的初衷,難以實現眾籌「小額多人」的特點。
根據現行的《證券法》要求,私募發行要求股東必須為特定對象,有豐富投資經驗、足夠財產,私募發行人數不可超過200人;但是,由於中國目前財產申報制度不透明及信用體系不完善,也沒有明確衡量個人投資者的財富和個人財產收入狀況是否達到標準,因此,只能以規定最低購買金額的辦法來確保投資者符合要求。
夥互聯網金融達雙贏
再以「天使滙」為例,內地大多眾籌網站,採用通過領投人制度,領投人作為GP,跟投人作為LP,共同創建有限合夥企業,購買企業的股權。單個項目融資總額在10萬至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之間,眾籌單個項目投資金額最高為2.5萬元左右。
眾籌平台的出現讓很多上班族都可以有機會自己做「有限合夥人」。以機構投資者加個人投資的這種領投與跟投相結合的模式,似乎開始成為股權眾籌融資的可行模式。
但是,由於相關政策和風險考量,眾籌平台實際的籌集資金並沒有大幅度增長。清科與眾籌網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眾籌模式運行月度統計分析報告」顯示,7月內地眾籌領域內,預期募資規模4.57億元,實際募資規模僅7966萬元,僅達到預期的17%;其中,7月股權類眾籌項目各指標均低於6月份,項目數量較6月份下降52.76%;實際參與投資的投資者數量較6月份下降29.59%;成功募集資金規模由6月份的8775.7萬元,降至7月份的6543.2萬元,降幅25.44%。
有趣的是,隨着眾籌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眾籌平台本身的估值也一直攀升。「大家投」,作為內地另外一家比較活躍的眾籌平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估值飆升了30倍,該趨勢也備受私募業界人士關注。
這也讓業界人士思考私募與眾籌平台、包括一些網貸平台合作的可能性,互聯網金融平台可以通過向私募篩選合格的客戶,私募管理機構則可向特定客戶介紹結構化等私募產品,憑藉其平台的優勢向私募投資公司提供客戶和資金,而私募公司在獲得合法資金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服務和較好的收益,達到雙贏的結果。
相關法規須先完備
內地的股權眾籌尚處於搭建平台階段,基於互聯網平台,通過平台的有效對接,一方面降低了投資者的時間、溝通成本;另一方面助力中小企業融資。但目前的股權眾籌發展,僅僅像是把傳統的「線下私募」轉變為「網絡私募」,依然存在着「非法集資」、「證券法」等方面的法律風險。目前內地對於股權眾籌平台的相關法規條例仍然在收集意見的階段,爭議的焦點在於股權眾籌平台的額度及股權眾籌的合格投資者的標準。
由於發展仍處於雛形期,以及項目金額的限制,加上相關法規的不完善,股權眾籌對於傳統的私募基金並沒有多少影響,但是一旦國家相關法律完善後,對於一些天使基金,以及早期的風險投資機構,想必多少會有些衝擊。這些機構也應提早有所準備,尋求更有創新且可行的合作發展機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三哥怒吹集結號 同屬歡喜哥一路 |
上一篇: | 中國富人投資放眼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