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少時讀淝水之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總以為東晉謝玄是好運才得勝,苻堅是運氣不好,其實不然、淝水之戰六年前,謝玄鎮廣陵,創立一支北府兵,精銳無匹,領軍是劉牢之,軍中好手劉裕,就是南朝開國之君;謝安謝玄叔姪,又怎料得到呢?
東晉諸帝都是無權的虛君,大權在國相之手,可以亡晉基本上有桓溫、桓玄和劉裕,桓溫自身帶書生名士氣,心有君臣名教,所以篡逆終不成,桓玄廢晉安帝自立,為劉裕起兵所破,敗死,晉安帝復位,劉裕入居中央,掌握政權。但劉裕是粗人,「不為名士所歸」,沒有名士,就欠了輿論,也沒有了支持,所以劉裕北伐「在廷之臣,無有為劉裕腹心者。
因此,劉裕雖然滅了後秦、北方在前秦亡後,四分五裂,並無強大敵手,後魏亦中衰,所以劉裕若能從容佔據長安來經營北方,滅了夏,則在南北朝分立之初,海內有統一之望,歷史改寫,中國免了170年的分裂,呂思勉論曰:「舊時的英雄,大抵未嚐學問,個人權勢意氣之爭,重於為國為民之念,以致同時並起,資望相等的人物,往往不能相容,而要互相剪滅這個實在使人才受到一個很大的損失。」劉裕亦如此,滅了後秦,同起義的同僚,都被剪盡,可信在朝廷之人,卻突然死了,不得不退兵,只得回兵,長安為夏的赫連勃勃所佔,「內部的矛盾,影響到對外」是深刻極了,到21世紀,企業挑選接班人,亦莫非如此,人才去盡,只餘一人,業績又怎能不受影響,當事人愈強為害愈大。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流動廣告冒起 遊戲苦尋商機 |
上一篇: | 港股完成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