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21世紀除了「蘭學」要重新研究外,另一學問將是「絲路學」,此學又分陸上和海上的一路一帶,是中國的敦親睦鄰的考驗,兩千餘年來的「朝貢之術」不再管用,要有新的外交模式。
古代陸上絲路到了羅馬,就到了終點,但歐洲氣運西移,由地中海到歐洲沿岸的大西洋,到英倫三島,再跨海到美洲,絲路的終點在近代,是到了法國西北部的Brittany而止。
最新的絲路已分幾路,不再是傳統的中亞五國,而是可以通過俄國和白俄羅斯、波蘭而至德國的海口,這條絲綢鐵路已開通,最重要組織是「上海合作組織」。這個組織的會員擴增是必然的,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加入,勢在必行,南韓在東隅的陸路上,加入更有利,上合組織,金磚五國佔其三,GDP超過美國和歐盟,亦是時間問題,若算PPP,更不可輕視。至於海上絲路,第一站是東盟,2020年中國和東盟的雙向貿易定為1萬億美元,越南和菲律賓是前哨,雖有小打小鬧,礙不了大事,二地換上是制度上的必然,要有遠見。第二站,是印度、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
習近平9月的訪問已是外交發力,打通海上絲路,馬六甲是棋盤上的要塞,泰國運河是戰策之一,巴基斯坦海口是其二,都要假以時日,海上絲路,不再是中東而已。再延伸到非洲,那100萬的中國商人的新市場,又怎能放棄,在21世紀,非洲貿易和中國亦可以是1萬億美元,歐盟的重要性相對而然是世界氣運的使然,莫之能禦。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央托市無望 內房「抽水」成狂 |
上一篇: | 阿里上市 港人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