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9月20日

范力民 宏觀瞻遠

亞洲經濟體各有挑戰

當投資者追究近期亞洲市場動盪的肇因時,很容易把矛頭指向美國聯邦儲備局:早前,美聯儲局可能逐漸收緊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的迹象,推高美國的利率,促使資金撤離新興經濟體。

的確,2009年以來,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快速復蘇,但隨着美國利率不斷上升,這樣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儘管如此,早前的大規模拋售(例如在印度和印尼)表明,此輪動盪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亞洲新興經濟體由於多年來在政策上缺失,無法再滿足投資者所追求的增長和利潤回報。只有深遠的改革,才能幫助亞洲走出目前的局面。

要準確解讀某個事件,掌握其背景資料是十分重要的。今年美國利率大幅攀升,不過是回到兩年前的水平。

早前收緊政策的言論僅僅是一個觸發點,引發投資者從基本因素不再利好的經濟體中套現。這些經濟體的生產力增長速度,在全球金融危機前不久達到頂峰,其後一直穩步放緩。為維持高水平的增長率,它們不得不持續借貸。結果,資產價格膨脹,投機活動盛行。但是在亞洲,資本配置亦遭受其他因素扭曲。例如,政府干預,限制了資本投放於生產力更高的企業。

以印度為例,儘管其不少私營企業既廣為人知亦積極進取,但銀行系統──任何資本主義經濟的神經中樞──仍然主要由政府控制;此外,法律及司法方面的各種限制均制約了投資。

印尼迄今未能建立起相應的工業基礎,消費品進口令貿易赤字膨脹,導致該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價格波動劇烈;儘管印尼的勞動力成本仍具備競爭力,生產商抱怨基礎設施不足,電力供應不可靠。

中國的生產力增長也出現放緩,反映近十年來改革乏力;這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績效日益惡化。相比之下,私營企業的資產回報率(衡量效率的簡單指標)近年來持續攀升,現時約為國營公司的兩倍。

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加上政府在各範疇包括燃料以至大米等提供昂貴補貼,導致私人投資減少,而寶貴的公帑得不到有效益的使用。

當務之急重振生產力

亞洲的當務之急是顯而易見的。要恢復生產力增長和重新吸引急需的外國資本,深遠的改革是必要的;縮小公營企業過於廣泛的涉足領域,同時在監管方面為私營企業鬆綁,將是重要的一步。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需要將更多資金投入公共工程,而不是各種補貼。

將當前的動盪歸咎於聯儲局收緊政策的言論,只會令人忽視亞洲區市場陣痛的真正原因。亟須政府官員解決的,反而主要是各地的本土挑戰。

作者為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