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4月27日

王文彥

新政府房策勢向中下階層利益傾斜

編按:本文第一部分(刊4月26日)作者根據梁振英的政綱及過往言論指出,梁振英上揚後,土地及房屋政策勢必大變。第二部分,作者透過分析本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指出,梁的房屋政策將無可避免地向中下階層利益傾斜。

梁振英曾說︰「今日香港社會面對不少問題,亦受深層次矛盾困擾……只要我們善用國家給予的支持,把握好內地和地區發展的機遇,促進持續和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不但工商專業界可以更有可為,年輕一代也會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他又提出:「紓解社會民生的深層次矛盾……當市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自力可以更生,而未能自食其力和未能解決居住問題的市民,也得到適切的照顧,社會就有了和諧穩定的基本條件。」

去年12月,梁振英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說:「香港面對的問題,不僅是高低階層的工作收入差距擴大,而是在整體經濟增長不多的同時,工作收入最低的三成就業人口收入不斷下跌。這不是人比人,不如人的問題,而是自己比自己,一年不如一年的問題。」

你認為梁振英的說法,是為爭取選票、民望的言不由衷之言嗎?我就深深感覺到他的使命感和誠意。值的特別注意的是,梁強調自己出身基層,字句行間為中產和基層沒能恰如其分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而抱不平(暗責大財團壟斷了經濟發展成果)、對基層面臨的生活窘境深表同情及譴責香港社會目前不夠公義。

他指出,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不少市民未能自食其力和未能解決居住問題,年輕一代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在上述治港理念下,梁振英上台後的施政必然會注重改善中下階層的民生,特別是房屋居住問題,這樣「社會才有和諧穩定的基本條件。」若果如此,梁上台後的土地房屋政策無可避免會向中下階層的利益傾斜,一改董、曾兩朝向地產商和過百萬私樓業主的利益傾斜的「陋習」。

政府並非無為而治

梁振英在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亦說︰「在其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中,政府並非無為而治,而是審時度勢,適度有為,近年西方政府的表現,清楚印證了這一點……實事求是正視市場的失效和市場運作造成的失衡和不穩,提出適度平衡的構想、調解矛盾的辦法和溝通發展的策略。」

支持梁振英的前布政司鍾逸傑曾經形容,梁是「新麥理浩」,會在必要時矯正市場的不平衡,引領經濟新方向。鍾逸傑認為,麥理浩在1970年代推行十年建屋及成立廉政公署,拆解了住屋和貪污這兩個最大的炸彈,才有後來的經濟起飛,而香港現時也到了需要政府解決經濟及社會矛盾的時刻。

可以預期,梁振英上任後,定會推行「大有為」(他為穩大財團之心,權宜稱之為「適度有為」)的經濟政策,影響所及,推行「大有為」的土地房屋政策!

梁振英又說︰「我的理念是,要親商界,也要親基層民眾。工商界對香港有重大貢獻,我會盡量爭取他們的支持,說服他們理解我的競選宣言和政網。其實工商業、地產業的利益是與全社會的利益一致的,不應有矛盾,各行各業都發展,社會就能和諧而穩定。平衡是一種政治藝術,唯有比較好地滿足市民民生各方面的訴求,社會就會穩定和諧,這才是營商的理想環境」。

很明顯,梁振英着重照顧跨階層利益,上台後的土地房屋政策很自然將尋求平衡「無殼蝸牛」、過百萬私樓業主及地產發展商三方面的利益。梁未必會刻意打壓樓市,令樓價大幅下調,但由於董、曾兩朝過於向私樓業主和地產發展商的利益傾斜,梁尋求平衡三方面的利益時,不免客觀上較以往向「無殼蝸牛」的利益傾斜,從而「損害」了私樓業主和地產商的利益。

綜觀而言,梁振英不接受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認為不僅影響中下階層的民生,還破壞了香港中長線的競爭力和社會和諧,最終導致香港經濟無從持續發展。言談間,梁振英流露了對中下層居所窘逼的同情,對發展商巧取豪奪的不滿。

具取悅大多數的誘因

如果我們考慮到2017年將是一人一票的普選及梁振英講明想參加普選連任特首,他絕對有強烈誘因以實際具體的土地房屋政策和措施,取悅佔市民中絕大多數的中產和基層。

3月18日(離特首選舉還有八天),長實主席李嘉誠高調開腔「挺唐」,表明3月25日當天一定會投票給唐英年。他又說,沒聽聞有地產商改變支持唐英年的態度。李嘉誠此舉其中一個目的,是向中央及選委反映他及他所代表的主流地產商和大財團不認同梁振英,趁最後機會改變中央領導人想法。

中央最後還是透過中共政治局委員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及中聯辦為梁振英拉票,使梁相對高票當選下屆特首。中央這個取態意味着統戰策略的大轉變︰無視香港主流地產商和大財團的政治訴求,不取他們的政治代表者和富二代唐英年,而取出身基層和較同情中下階層的梁振英,中央已從回歸初期較重視拉攏大資本家,變成現在較注重拉攏中下階層。

統戰策略的轉變背後,是治港理念的轉變︰從較注重香港繁榮安定,到較重視社會和諧和改善中下階層民生。梁振英其實是要落實這個轉變,最低限度,梁振英在新的治港理念上和中央不謀而合。

二之二 (小題為本報所加)

作者為地產代理界人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