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
「前沿思考」專欄踏入第24年,筆者今次首度公開私人投資心得,但先旨聲明本人較愛冒風險,私人投資組合不適合99.9%投資者參考。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又稱80/20法則,指出在因果或努力與收穫之間,普遍存有不平衡關係,往往僅20%的因素影響80%的結果。套用帕雷托法則,筆者80%私人投資組合屬於「核心」(core),其餘20%是「探索」(explore)。
持多元策略基金回報豐
人愈年輕、賺錢愈多,應把投資組合較大比重分配在「探索」。到年歲漸長,必須把投資移回「核心」,特別聚焦於固定收益或同類投資。筆者的投資組合傾向集中於生物科技領域,很大分配比例看似是風險投資。不少投資者仍然信奉傳統的60/40股債組合,買入就長揸,只要熬過熊市,過去逾70年此招確實持之有效。但現在必須接受這種投資策略會進入長期旱季,並且錄得虧損。
與其親自挑選股票及債券,筆者一向交由理財經理負責,通常透過他們買入對沖基金等私人配售的投資產品。投資經驗有助了解風險,所以現在筆者對風險敞口不當一回事,主要押注於相對低波動的多元策略基金(multi-strategy funds)。這種投資產品把一群投資經理放在同一基金,採用多種不同策略,以半自治形式運作。筆者持有的多元策略基金自2014年起,超過7年錄得每年平均回報率約7%,成績最差的一年略為損手,虧損少於1%。
筆者亦持有一些合夥型的「非典型對沖基金」,也買入通常不會做對沖的固定收益私募信貸產品。儘管投資者必須留意信貸風險,但筆者覺得很多私募基金的投資風險低於高收益的垃圾債券,且回報率更高。
踏入古稀之年,筆者經常提醒自己必須持有更多債券,並喜歡押注於小眾市場,喜愛挑選通常銀行尚未涉足的未開拓市場。這類債券的風險有別於傳統債券,但收益較佳。私募基金曾佔筆者投資組合比重超過一半,惟過去數年筆者不再把新資金押注在對沖基金,寧願追求其他投資機會,把較大型且波動較低的基金列入投資「核心」。雖然筆者深知投資者通常不會把流通性較低的基金列作「核心」,但考慮到本身年紀,且仍然工作還有收入,毋須要求90%投資能即時出售。
筆者的投資原則是:必須了解本身的投資,若投資者或其投資顧問對合夥型私募基金一竅不通,請勿沾手。筆者分析私募基金近30年,對此有深切認識。
押注農業生物基因組學
在筆者的投資組合「非核心」比重更高,熱中押注於基因組學(Genomics)。基因組學研究生物的基因體及如何利用基因,目前用於推動人文科學及農業發展。當中筆者對農業生物技術及基因編輯深感興趣,尤其着迷於針對植物特徵(plant traits)進行「等同天然」(nature identical,即非基因改造)的基因編輯,這種科技能改善農作物收成,帶來可持續發展兼低碳排放的農產。
此外,有基因神剪之稱的「群聚、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能加快基因編輯的速度及準確性,加速對精神病、癌症等病患的研究,也能用於農業生物技術。DNA特徵決定一個人的身高、體重、膚色等身體特徵,甚至主宰人會否易於患上特定疾病。植物亦有其特徵,科學家對此領域深感興趣。
農民當然希望收成愈多愈好,但氣候、植物病害等因素對耕作帶來重大挑戰。種子基因特徵存有差異,也使部分植物較脆弱、產量較低。植物經過基因編輯,能產生耐旱、抗病毒及抗蟲的特性,讓農民減少灌溉,少噴防治蟲害或除草除菌的化學劑,提高產量及節省成本之餘,亦有助環保。問題在於這種農業科技被視為基因改造,植物受到基因工程改變,很多國家已經禁止或考慮禁售基因改造食物。
美國農業精密基因編輯公司Cibus,致力研發模仿自然進化的基因編輯科技,未有在植物加插外來DNA。在美國,Cibus的技術被視為非基因改造,歐盟快將就此有決定。筆者投資於Cibus時,該企業仍未上市,現已於納斯特掛牌,近期跟美國植物合成生物學公司Calyxt合併。筆者一直把押注在Cibus列為「探索」投資,視為長期投資對象,隨歲月轉移,希望轉為「核心」投資。
看好新科技鑽探舊油田
筆者一直看好能源業,歸因於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運動,限制鑽探原油及天然氣的地點和融資渠道,多國政府也對此推波助瀾。經濟入門課教導,當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增加,只要壓低其供應,價格就會飆升。瑞士投資大師朱洛夫(Felix Zulauf)估計,明年原油價格恐攀升至每桶120至150美元,筆者趁機成為石油鑽探公司King Operating的合夥人。
該公司主要利用現代科技,鑽探低度開發的舊油田。舊油田通常屬於直井(vertical well),採用現代科技以水平鑽探或水力壓裂法(fracking)採油,能提升油井的價值。筆者覺得這種投資方式類似在優越的住宅區買舊樓,藉全面翻新提升其價值。不過,筆者為了當上合夥人,結束旗下證券經紀公司,承擔巨大風險。筆者認為大部分投資者還是適合風險較低的路徑,例如投資於會派息的優質能源股或聚焦主動型交易所買賣基金(focused ETF)。若筆者估算正確,這些投資會受惠於油價上升。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也談過關體驗 |
上一篇: | 十四鄉新巴士線「選美」的共榮共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