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6日

高占 前瞻致勝

內房交投倘復甦 新屋苑最先受惠

最近內地多個城市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被視為內地樓市政策轉向的一大訊號,以往只要曾經買過樓,即使已把按揭還清,再購入另一間住宅時會被視作買第二套房,而繳付的首期達六成或以上,首期也視乎不同城市而定。

然而,今次政策只看目前名下是否有物業,若沒有則可視作購買第一套房,首期比例約三成半,按揭利率亦較第二套房低。

從房住不炒到住房必炒

有評論指出,新政策反映內地「房住不炒」已成為過去,未來將重回住房必炒的年代。

筆者認為,這個講法過於誇張,基本上「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仍會維持,除非你看到中央放寬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相信今次舉動是希望鼓勵民眾換樓激活樓市,把原物業賣出然後換入較優質的物業。事實上,港府早前放寬樓按比率亦是鼓勵換樓,不過政策的效力應不如內地。

香港本身已經是「認房不認貸」,首置的定義一向都是目前名下沒有住宅物業,而非從來沒有買物業,香港放寬按揭成數,把更多中價樓的首期調低,可見政策目標是希望財政實力較強的家庭換樓。相比之下,內地政策的「震懾力」較大。兩地政策都涉及換樓,最關鍵的問題是能否順利把原物業賣出。

當市場情緒悲觀,而賣方放盤量增加的時候,買家有更多的選擇,無論是換樓或上車,基本上都會優先考慮質素較高的單位,例如地段較佳、面積較大、新式屋苑、向南或東南的單位,相反「老破遠小」的單位則無人問津。

筆者相信,無論是香港或內地,新式屋苑相對舊式屋苑存在較大優勢,未來的價格差距可能進一步擴闊,前者流通量會明顯較後者高,即使仍有業主心急出貨以較低價錢賣出,但所佔比例較低,縱然住房必炒局面重演,率先「炒起」的也將是新式屋苑的優質單位。

標指短期支持4430點

美股市況方面,截至9月13日收市一周,各行業ETF互有漲跌,當中以公用事業ETF升幅最大,達4.0%,科技ETF跌幅最大,達2.3%。

20大行業指數表現好壞參半,當中以公用事業指數升幅最勁,達4.1%,電腦硬體指數跌幅最急,達3.9%;各類型因子ETF窄幅上落,介乎下跌0.7%至上升0.8%;市寬收窄,紐約交易所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挫至34.5%及50.4%;標普500指數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跌至33.6及51.4%。標普500指數短期支持區處於4430至4450點;阻力區處於4530至4550點。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