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今年3月下旬,美國銀行金融危機陰霾逐漸消散,配合人工智能(AI)熱潮,帶動美股展開新一輪升浪。不過,從資金流向角度看,不難發現踏入6月升勢持續一段時間後,投資者才開始積極投入資金。這點從兩個不同美股投資組合的資金流向差別,可找到端倪。
具體而言,現時在美國交易的ETF數目已超過3000隻;當中,有部分屬於投資風險級別相對較高的ETF,例如高啤打和增長型美股ETF,以至高息債ETF等(「高風險資產」)。另一邊廂,有部分屬於投資風險級別相對較低的ETF,例如低波幅和高派息美股ETF,以及美國政府國庫券ETF等(「低風險資產」)。因此,若以美股為主及前述風險級別,組成「高風險資產」和「低風險資產」兩個投資組合,並計算這兩個組合資金流向的差別(「美股風險資產淨資金流向」),根據其變化便可以大致掌握到投資者對現時美股的風險取態。
累計資金流徐徐下滑
從附【圖】可見,美股風險資產淨資金流累計變化於今年首季及第二季初期只是低位徘徊,反映當時美股開始回升,惟資金入市依然十分審慎(例如只流入防守性較強的美股ETF)。然而,踏入第二季較後期,資金流便開始與美股同步向上,即投資者入市轉趨積極(例如吸納增長型美股ETF)。無論如何,踏入8月後,美股出現回調,累計資金流亦跟隨標普500指數從高位徐徐下滑,代表投資者近日入市風險取向又轉趨審慎。後市可留意這淨資金流向變化,若然美股(標指)重拾升勢,而這項指標持續呈背馳走向,便可能意味升勢較「虛」了。
(編者按:呂梓毅《港股追勢36計──入市必讀重要指標》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人民幣倘回穩 助力A股再升 |
上一篇: | 植田一語掀波瀾 息差魔咒待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