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26日

Anson Sir 型格理財

創新追不上 港股續落後

美股今次調整勢頭比較明顯,過去半年美股「儍升」完全是靠科技股及人工智能撐起,現在狂熱風頭暫緩,開始面對的現實經濟數據未算好,加上龍頭企業股價反彈但不請人,即是不看好當下或後續的經濟,又或是之前炒人炒慣了不敢亂來。

總之,經濟仍虛,大公司一日未增聘人手,我們也要保守一點。當然,這只是眾多參考之一,因為人工智能及科技的冒起,例如開源程式及API令中小型公司能夠把軟件功能倍大,雖然有部分是不必要的人工智能應用,但有不少學習軟件因此進步了。現在中小型公司與大公司的產能距離縮窄了,能夠靈活地把想法實現的就能夠賺大錢,之後數年隨時又是中小型股被帶起的時代,不過你必須有相關知識才能夠分析當中的真貨與假貨。

便宜卻乏力轉勢

筆者讀書及看研究論文時發現,很多測試是門面上的工夫,就算是大型語言模型,也可以為了交功課而強行訓練到在測試數據拿取高分,這只是術語上的over-fitting,實際操作上就九流,與只懂死讀書但叫他拿空白A4紙也會在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畢業生相似。我們要小心分析才知道哪一間公司有真才實料及值得投資,與選人才是相似的。另一招是「大包圍」,買基金是一個省力大包圍方法,但基金也混了很多不必要的股票,太分散等同沒有方向,所以分析基金經理是重中之重。

現在筆者對港股屬「零持貨」,現價真的相當吸引,但又未有轉勢訊號,現正考慮何時及如何出手。基於筆者的力度分析系統顯示恒指中長線仍是下跌為主,要出手也應該會保守一點。就算股價夠便宜,中港經濟前景仍有相當大的問號,很多企業也減少人手,現在全世界也只請最緊急需要的人手或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才。筆者兼職讀電腦3年,了解到科技人才是需要預早幾年到10年去培養,現在能夠加快增聘的空間只有跨領域的人才,例如筆者有十多年金融分析及一些從商的經驗,又有工程學位,轉到用科技分析數據的會較容易,但要做機器學習則需要較多努力。

因此,美國未來幾年如果儲夠人才和人工智能真的有產出時,有望帶起另一個新經濟動力或趨勢。亞洲就要看環境、機構、學校、家庭的進取度,若照筆者20多年前讀書時的那一套教子女、學生、培育人才,相信很難與外國比較。筆者兩年前買的最後一本台灣教電腦程式的書仍是死板如說明書,之後只看外國書,感覺是爽快及「學到嘢」。父母對子女的開放式教育也是重要,事事管的制度下就算送到外國讀書也沒有用,我們要容許不完美才能有新突破。

前30年靠努力及人數,我們還可追一追外國,可是由人工智能的出現開始,死板的知識以秒速被取代,這些環境因素一日不變,相信我們在創新時代很難追上外國的發展。這一點也會繼續反映在恒指走勢上,不值買的平也不會追,要突破30000點相信需要環境上有新突破,又或是美股爆升才有希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