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日

李澄幸 理財方略

移民遺老 小技巧自動支付家用

本欄前文曾提及「移民遺老」,究其根源就是很多已退休人士,面對子女移民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退休策劃,在生活上如是,在財務上也如是。這或許與過去的理財習慣有關,加上強積金誕生已有23年,對於現時已屆退休之齡,舉例65歲以上的人來說,強積金這個退休支柱為他們的貢獻,普遍十分顯著。

以筆者有份參與,由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發布的「香港退休開支指數」2021年的調查為例,結果顯示由子女或家人供養的情況相當普遍。每5名退休人士中有4名(接近80%)有家人供養,金額平均佔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支超過三成(33.5%)。總括來說「養兒防老」雖不是主流,但仍佔一定比重。

移民後繼續供養留港的父母,最少有以下三大煩惱。第一,滙率持續變化。以移民英國為例,過去3年,英鎊兌港元曾高見約1兌11,亦低見約1兌8.5,波幅達兩成以上,以英鎊兌換成港元作為家用,令家用金額時高時低,固然不理想,希望維持同等的港元金額,則要花心力兼顧滙率變化。

投保整付年金定期出糧

第二,港人現時的熱門移民目的地多為高稅國家,移民英國後年收入高於50270英鎊(約49.8萬港元),稅階便會進入40%,如果欠缺有效的稅務籌劃,向在港父母給家用前,先要「孝敬」當地稅局,家用隨時打六折。

第三,退休養老不只是金錢問題,借用時下理財業界的名句「人在病床,錢在銀行」,子女遠在他方,即使定期滙錢給自己,身體抱恙未能處理銀行賬戶,有錢也可能用不到。

以上是「移民遺老」需要考量的三大問題,處理辦法當然不止一個,但善用理財工具將「提供家用自動化」,不失為一個思路。舉例,某位準備移民英國的朋友,他會定期給父母4000港元家用,假設處於較高稅階,即使不用辛勞工作而是靠租金等的被動收入,獲取4000港元的收入(稅後),隨時等同於需要賺6600港元(稅前)。相反,如果以父母名義,為他們準備一份年金,以香港年金為例,年齡65歲的男士作計算,整付保費金額70萬港元,每月便會「自動出糧」4060港元,終身受用。

至於上述提及的所謂「人在病床,錢在銀行」的問題,現時已有愈來愈多長者知道持久授權書,不過身邊有可靠的人不代表他們懂得投資理財,畢竟最信任的子女不在香港,年金為指定的銀行賬戶定期注入資金,持久授權書的獲授權人只須懂得管理指定銀行戶口即可,雙方均更省心。

最後,如果挑選到合適而又能定期提供現金流的人壽保險計劃,可以每月「自動出糧」之餘,還可透過保單的死亡理賠和紅利滾存,累積一筆財富,受益人只要填上「孫仔孫女」的名字,連更長遠的財富傳承問題也能兼顧。

從前一家三代都在香港生活,現時子女分散各地,無論是自己退休或是支援父母退休,都要更多元化的理財思路,從而更善用資源。最後,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意見,若需要宜諮詢相關專業人士。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