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
IMD剛發表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作為城市而不是國家仍然有排名是可喜可賀,在64個國家或地區中(主要是國家),香港排第七,台灣第六,新加坡第四。香港仍然在十大,值得高興。但有兩點值得留意,新加坡在四大分項中分別排名3、7、8、9,台灣20、6、14、12,香港是 36、2、11、13,最差的是經濟表現。而眾多項細項中,物價排64,新加坡為 51,台灣為10。
物價高不一定影響競爭力,問題是是否物有所值,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的物價不會低的,因為金融人的收入高,可以花得起錢,大家看看金融中心的酒店房租和餐飲成本便知道。很多年以來,香港的汽油價是全球最高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政府的稅,沒有每公升約6元的稅,香港不會排在全球首位。
至於餐飲、房租等,地價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我以台灣為例,炒一碟菜約50至100元新台幣,但香港,要80至100港元。近日大台旅遊節目介紹的日本爐端燒,我曾光顧過幾次,和8位親友去花費約2000港元,香港可能要千多二千元一位; 米芝連餐廳也是,一星的 Omakase 要4000多港元再加一,在日本,千多港元已吃到兩星的,也包括稅項了。其他的例子多不勝數,港人在假期只有外逃,影響本地消費,而雖然機票是貴了,但吃兩三餐已回本。
外來遊客包括商務客、散客不是笨的,他們會計算旅遊的總成本,區內有其他城市的競爭,強美元即強港元令物價更上一層樓。雖然消費物價指數近月約是2%,但香港的物價本身絕不便宜,影響了競爭力。
政府與其歸咎疫情,不如問問自己為什麼這幾年犯了那麼多的錯誤,人才走了,不少外資走了,納稅人付了那麼多的稅款,期望看見的不是歸疚什麼什麼,而是做實事,這些胡說八道的原因還是少講為妙,否則只會突顯有些團隊中人的無能為力,做實事的也被拖累,而全球也在看,到評分時不要期望香港會比鄰近的地區或國家得到較高的分數。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儲局看重PCE 今年勢再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