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
中國自第二季起經濟數據明顯轉弱,房地產市場亦未有明顯起色,加上出口數據欠佳,投資者憂慮邊境全面通關對經濟帶來的利好效益是否已逐漸消退。近日市場憧憬內地將會推出更多政策提振經濟,但在地緣政治關係持續緊張的大環境下,相信即使有救市措施,規模也不會很大,今年投資中資股並不容易,需要作出平衡配置。
隨疫後全面通關,內地消費市道明顯恢復不少,零售消費開支持續有增長,儘管第二季的增幅不如第一季,但增幅仍處於健康水平。不過,人口老化是全球均要面對的問題,昔日內地奉行「一孩政策」,人口老化問題尤其嚴重,目前更出現年輕人失業率高企的情況,間接影響了內地的消費市道。
消費升級是近年投資內地的主題之一,惟在失業率高企下,中國消費市場開始呈現消費降級現象,消費者的取態明顯較過去審慎,對價格的敏感度亦增加,寧願選擇較便宜的商品,或留待促銷時才選購。
過去6至7周,中資股表現未如理想,相信與經濟數據欠佳有關,而近日市場開始轉為憧憬內地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政策。雖然中央除再度調低存款利率,亦下調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投資者並預期當局會有更多行業的針對性措施推出,例如房地產及消費,但不太可能大規模救市。
值得留意的是,明年是美國大選年,過去中國很少會在該年大力提振經濟,因有機會帶動美國經濟,而這並非內地想做的事,故預期未來18個月內地大舉加碼救經濟的可能性不高。
金融市場去年大幅震盪,大部分外國投資者都選擇「低配」內地資產,部分更撤銷了中資股的評級,最看好中國的投資者,亦僅給予中資股「中性」評級。面對外資普遍「輕倉」中國資產,中資股無論從估值或倉位配置上,均呈現吸引力。
AI供應鏈炒作基本完成
今年投資中資股並不容易,需要作出平衡配置。市傳內地會對電動車補貼加碼,相信汽車零部件及汽車股的走勢會有好轉。消費市道持續向好,旅遊等消費服務行業仍可看高一線,必需消費品股亦能受惠。公用股也可留意,因煤價跌料推高電力股利潤率。整體來看,受地緣政治風險困擾,中資股在未來18個月不會有太大支持,即使市場短期或有輕微反彈,惟升勢料難持續。
亞洲其他市場方面,現時印度股市估值偏高,特別是工業等與本土市場息息相關的行業,至於資訊科技及醫療保健行業的表現則不太理想,故此在高位沽貨套利的誘因偏大,對印度股市持審慎態度。
近期人工智能(AI)話題炙手可熱,要推動AI需要晶片,同時也要更多記憶體以配合新晶片發展。去年底以來,AI硬件商、半導體行業已率先炒起,第二季開始,炒作延伸至電腦連接器及個人電腦,意味相關利好已反映,整條供應鏈炒作已基本完成。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自由」就是這樣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