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看來距離內地當局推出振興經濟措施的日子愈來愈近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定出大方向。恒指周五踏上二萬點台階,收報20040點,升211點;因MSCI指數「換馬」,成交激增至1754億元。不單是科技股,公用股也有資本追落後,公用分類指數全日上揚1.7%,地產分類指數進賬1%,其他藍籌如滙控(00005)亦有捧場客,股價漲1.5%,反而科技指數因個別成份股獲利回吐,升幅僅0.8%。
重磅科技股騰訊(00700)周五續升2.3%,報363元,但股價已逼近今年初以來的下降軌【圖1】,預料高位回吐壓力增加,其50天線仍然向下行,似乎暫時未到突破的時候。
內地傳萬億谷基建撐地方債
國務院常務會議周五晚公布,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四大方向圍繞加大宏觀經濟調控力度,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當中提到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台、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該公布沒有提供具體措施,料未來一兩周會由有關部委公布落實。
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五報道,中央會發行約萬億元人民幣國債,支持基建投資及間接為地方減輕債務負擔,並會放寬二三線城市的二套房購置限制,措施會在數日內出台。國務院會議周五作出上述公布後,市場沒有太大反應,但也要小心預期成真,港股會有回吐壓力。
AI頂住「色魔」 淡友冇符
歐美央行均表態會繼續加息,不過無阻美國科技股升勢,輝達(Nvidia)及微軟股價創新高【圖2】,納指100周四再升1.2%。納指與10年期國債孳息一向的關係多是反向,換言之,債息升納指跌,可是自5月中之後,這種關係漸漸被打破,兩者的60天相關系數由負值走向正值,最新為正0.78,皆因納指有個護盾叫人工智能(AI),股民相信可抵禦聯儲局的加息利劍。
這場泡沫可持續多久呢?一旦衰退來臨,AI還能頂住嗎?除了輝達及甲骨文等業績可即時受惠外,因為它們分別賣晶片和數據庫管理服務,投資於AI的科企都要幫襯,令它們可先飲頭啖湯。至於投資於AI的公司,回報日會較長遠,期間很多事情可以改變前景,只是現時投資者願付上溢價等收成日,風險與回報其實不太對稱,日後若一些事件挑戰AI信念,可能是7月、8月展開的季績期,到時科技巨企所顯示只是AI上的開支,唔好意思,收入就要等等。過往也有長期虧損的成功例子,如亞馬遜和特斯拉(Tesla),有一班長情股東支持到底,但期間股價也會極之波動。
投行為AI繪畫出一個美好的未來,讓投資者可以幻想吓,亦十分之重要。例如早前高盛發表過報告,預期未來10年,生成式AI可令全球GDP增加7萬億美元,相當於7個百分點,生產力則每年可提升1.5個百分點,為AI熱添上動力。在不同的年代,科技革新往往是最聚眾的投資主題,美好的前景,可令人充滿遐想。由於是講未來,股價是否泡沫,一向甚具爭議,但歷史上新科技的出現往往亦是泡沫發源地。
市場上總有人看好有人看淡,美銀策略員Michael Harnett可說是失意的淡友,他2月份預期標指於3月8日會跌至3800點,可是事與願違,就算是在矽谷銀行(SVB)倒閉後,資本也未驚過,流入科技股,事後證明經濟未因多家銀行倒閉而受到重創,他亦承認AI推動的升市是自己始料不及。不過,Michael Harnett仍然堅持做淡友,認為上半年的升市只會像2000年或2008年般升完後再插水,他預測到在勞動節前(9月8日)標指有大跌300點的風險。在科技股這麼強橫下,這位淡友依然堅持下去,的確值得尊重。
滬深指數也染上人工智能熱
AI概念對內地股市的影響頗為明顯,筆者之前也講過,滬深300指數近期的領導股主要為科技相關股份,不少是與算力、網絡基建及光通訊有關的硬件科技股,滬深指數本周升3.3%,資訊科技分類指數則大漲6.7%,反而A股市場一向的重磅股如銀行、保險、能源及電訊均缺席這次升市。滬深300指數已攀至50天移動平均線【圖3】,納指若繼續衝高,滬深300會同步受惠。
根據美銀的報告,資本流向追蹤公司EPFR的每周數據,截至6月14日的一周,全球股票基金共有220億美元流入,其用美股基金吸納238億元,日本居次吸了22億元,新興市場則吸金11億美元,歐股則流走24億元,各地股市表現亦與這些流向數字吻合,歐股近月氣勢轉弱,日股及美股則相對強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汽車再下鄉 勿過度憧憬 |
上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