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1日

信析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港股5月窮又廢 北望政策穩經濟

內地最新公布5月採購經理指數(PMI)遠遜預期,導致港股本輪尋底步伐加速,恒指於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以全日高位18415點開市,隨即輾轉向下,曾插水550點,見今年新低18044點,埋單報18234點。

以收市價計,恒指由2023年1月高位22688點回調,至昨天累瀉19.6%,在「技術熊市」邊緣掙扎,5月內相繼失守250天線、黃金比率38.2%及50%,走勢明顯轉弱,18000點整數關口談不上有多大支持力。

MSCI指數昨天收市後換馬,帶動主板成交金額較上日增近一倍,達1709.5億元,令5月日均成交勉強超過千億元(1009億元)。事實上,年初迄今共有21個交易日成交少於千億元,5月便佔了12日,足證交投偏淡,也意味港股在18000點到19500點區間的蟹貨阻力不多,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7隻藍籌昨創出一年新低,包括恒生(00011)、石藥(01093)、長實(01113)、宏橋(01378)、中銀香港(02388)、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來自幾個不太相干的板塊,說明大市跌勢全面,亦代表它們2022年11月起「報復性反彈」的漲幅已經蒸發掉,甚至「嘔凸」。

附【圖】所見,76隻恒指成份股中,5月收市低於去年10月底的共有13隻,佔比17%,其他主要指數情況也不遑多讓,恒生綜指較誇張,恒綜小型股指數尤其不濟,約有三成成份股失守「疫情底」,反映指數相對依賴個別重磅強勢股,因不少股份比2022年最惡劣時更差勁。

另一邊廂,華爾街股市掀起AI(人工智能)熱潮,標普500指數及納指迭創去年10月以來高位,估值漸貴,令2021年時「美股貴、港股廢」境況再次浮現。港股暫「缺席」AI大浪,加上「中特估」無以為繼,市場必須找到新的主題,才可扭轉當前頹勢。

港股2022年經歷「九窮十絕」,11月「大翻身」,主要是炒復常。當時內地新冠疫情邁向頂峰後,中央決定逐步放寬嚴厲的封關措施,投資者憧憬重啟後經濟能回到增長軌道之上。儘管宏觀數據顯示復甦不似預期,卻未必全屬利淡,事關商貿動力愈不振,「穩經濟」政策出台的機會愈大,以目前港股結構,要擺脫劣勢,唯有向北望,期待刺激政策發布。

按近半世紀往績,大市5月份急挫後6月皆造好(詳見今日B3版「數研有據」),惟即使今趟應驗,也只屬超賣反彈,估計250天線(約19600點)不易收復。最後補充一點,恒指2023年首5個月上落不足5000點或24%,尚未達到1997年迄今平均年波幅水平,現階段來看,本年餘下7個月,下試新低的可能性依然較高。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