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5月29日,周一。話都冇咁快,五窮月又來到尾聲。短短三星期,美滙指數累漲3%,對聯儲局政策敏感的2年期債息從月初3.7厘抽上4.6厘;至於備受關注的10年期國債實質孳息率,目前處於美國矽谷銀行(SVB)3月爆煲以來的最高水平,逼近1.6厘。美滙轉強債息回升,月初還氣勢如虹的金價拾級而下,執筆時造1945.4美元。金甲蟲洩咗道氣,難怪唧都唔笑。
以「兩個世界」來形容月頭月尾,未免有點誇張,但市場論述話變就變,原本擠擁不堪的Short美元、Long黃金交易拆倉拆唔切。早在媒體由朝到晚講美國違約危機前,這個勢頭便有跡可尋,債限談判左右市場只係搵嘢嚟講,風向在不知不覺中實已大變,簡單講,市場焦點回歸通脹。
捉到鹿唔識脫角
美國4月份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PCE)按年上升4.4%,撇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漲4.7%,兩項數據皆高於預期,後者向為聯儲局重視的通脹指標,而個人消費開支本身按月亦錄得0.8%增長,同樣較預期強。數字反映物價壓力不減反增,需求則保持穩定,投資者原先對聯儲局暫停加息信心滿滿,隨着通脹有再度升溫苗頭,市場對6月加息0.25厘的押注即時加碼,概率在一周內由18%急升至接近七成。
Trader有trader的直覺,美國本月上旬公布4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通脹率跌穿5%,核心物價升幅也符合估算,數據表面上支持甚至強化暫停加息預期,惟美滙指數跌唔落,老畢當時便感到美金有望築底成功。數星期下來,美滙朝着101至105震盪區間上方進一步推進,令我更相信直覺沒錯,弊在行動慢了不止一拍,金礦股AngloGold Ashanti認購期權遲了差不多兩星期才平倉,好聽叫食糊,難聽就係捉到鹿唔識脫角,焗住微利都要走。
製造與服務冷熱互見
記性好的讀者該有印象,自去年底以來,聯儲局指導利率政策的物價指標已轉向更狹義的「超級核心通脹」(super-core inflation),焦點益發對準服務業。這個指標並無明確官方定義,但主席鮑威爾多次強調,剔除住房後的服務業核心通脹(core services ex-housing inflation),是理解核心物價未來演變最重要的元素。一般相信,超級核心通脹可按此歸類,而驅動這個指標最關鍵的要素是勞動力成本。換句話說,只要工資居高不下,決策者便有理由持續緊縮。
從上周五出爐的4月份通脹數據可見,美國超級核心PCE錄得今年最大升幅,通脹率反彈至4.6%,大大強化聯儲局6月再度加息的預期。環顧發達經濟體,製造業冷、服務業熱舉世皆然,美國、歐羅區、英國無不如此,現在連工資長期呆滯的日本亦颳起漲薪潮,為央行操作增添不少難度。須知道,打工仔下班後就是消費者,就業市場興旺又有人工加,羊毛出自羊身上,製造業雖全球低迷,服務業卻繼續享受防疫解封後的紅利,企業仍有能力透過加價轉嫁成本壓力,這就是老畢經常提及的「貪婪通脹」(Greedflation),一旦演變成工資與物價纍旋式上升,通脹植根後必然更難控制。
非農再次upside miss?
美國職位空缺已從去年3月逾1200萬個的高峰水平,回落至目前約960萬個,惟兩成空缺消失後,失業率還是徘徊於3.4%半世紀低位。勞動力供不應求未見顯著紓緩,經濟學家百思不得其解,若非3月打後美國地區銀行接連倒閉,存款流失、信貸緊縮接踵而來,嚴重打亂聯儲局政策部署,月初第10次加息後會否疑似暗示周期暫停,難說得很。
美國債限協議若在國會參眾兩院順利過關,違約風險一掃而空,聯儲局聚焦對抗通脹便不乏「遮擋」,本周五揭盅的非農職位增長倘再來一次upside miss,市場論述隨時由憂衰退轉向「不着陸」(no landing),減息憧憬固然加速降溫,美滙指數一旦借勢爆穿105,港股和新興市場只怕有段日子要捱。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恒指「陰跌」階段未完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