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
北方華創(002371.SZ)股價近期窄幅整固,上周五於50天線之上靠穩,今年以來累漲三成四。東吳證券發表報告,指該公司乃國內半導體設備領軍者,業績呈現加速增長勢頭,維持「買入」評級。
報告表示,北方華創專業從事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及精密電子元器件等業務,其中半導體設備覆蓋刻蝕、薄膜沉積、氧化擴散、清洗設備等領域,成功供貨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集團、武漢新芯等龍頭客戶。受惠於內資晶圓廠大規模擴產及設備國產替代,該公司業績加速增長。2022年該公司營收達到146.88 億元(人民幣.下同),2018至2022年之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45%;今年首季營收38.71億元,按年增長81%。利潤方面,2018至2022年CAGR高達78%;今年首季達到5.92億元,按年大漲1.87倍。
受惠國產設備更替加快
美國、荷蘭、日本相繼加入限制陣營,主要聚焦在先進制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訴求愈發迫切。底層技術方面,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多個核心領域已具備先進制程技術積澱,以及持續擴張的底層基礎。政策扶持方面,2023年科技自主可控已經上升到舉國體制,政策利好持續落地。海外制裁升級背景下,半導體設備進口替代邏輯持續強化,看好晶圓廠加速國產設備導入,2023年國產化比率提高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隨着第二季晶圓招標陸續啟動,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訂單有望加速兌現。此外,半導體景氣復甦同樣利好設備,中國IC設計龍頭庫存水位開始下降,行業底部訊號清晰。SEMI預計2024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約920億美元,按年增長21%。疊加自主可控需求,預計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將達2652億元,按年漲32%,重回快速增長。
作為國產半導體設備領軍者,北方華創持續受益設備國產替代和產品線延展。考慮到該公司在手訂單充足並加速交付,東吳證券維持其2023至2025年營收預測,分別為211.65億、275.14億和353億元;維持2023至2025年歸母淨利潤預測分別為35.43億、47.59億和61.71億元,預測市盈率分別為45、33和26倍,估值處於底部,維持「買入」評級。
(編者按:信報分析團隊羅崇博、尹德政、陳鎮強最新著作《勢在必行:活用全方位價值趨勢信號》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股雙櫃台難縮窄AH價差 |
上一篇: | 政策續催谷 科企值得逢低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