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
貨幣政策短期而言看債務上限談判,長期還是要看通脹前景及其會如何走?在通脹環境下又有哪些企業較易有好表現?
通脹長期看升的一個原因,或許與近年興起的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有關。ESG講求減碳、永續發展,這當然是好事,惟一下子推行得太急,代價可能就是通脹急升。
ESG政策推高油價
去年油價飆揚,許多人都有疑問,油價上升,石油廠增加供應,價格不就會回落了嗎?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ESG呼聲高漲,石油廠要取得新的開採許可,較以往困難許多。
而且即使政府批准,要融資也不容易。油井投資期隨時長達數十年,現時銀行批核貸款,也會加入ESG因素,假若無法取得借貸,有誰夠膽投資。於是許多石油公司寧願把賺到的錢用來派高息回贈股東,而不是作新投資。
疫後復常,能源需求復甦,供應卻不升,價格自然高企。股神畢非德去年大手買進西方石油,你認為他對油價有何看法?
另一個影響通脹前景的是去全球化。全球化即是大家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惟近年地緣政治緊張和保護主義抬頭,生產回流呼聲大增,明明在其他國家生產更便宜,也要在自己國家生產,以確保能自給自足。自給自足當然更有保障,惟代價就是要付高一點價格。
ESG和去全球化背景下,通脹繼續回落的機會不大。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解決後,聯儲局可能再次「收水」,利率也很大可能在高位保持一段時間。
惟通脹數據不應是投資決定性的關鍵,利息上升、聯儲局「收水」,只是讓你有機會買到平貨而已。投資還是要回到企業本身。
科網股等入市機會
哪些企業較易有好表現?首先,當然是負債比率較低的機構。低息環境容易讓人忘記風險,借錢好像沒有成本,又豈有不大借特借之理,到利息上升才發現問題,財務開支已經大增。盈利倒退是一個問題,如何還錢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管理層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處理,投資者還是避開高負債比率的公司為宜。
其次是,即使加價,消費者也不會叛逃的企業。通脹讓成本上升,不論是生產成本還是人工都向上,企業可否轉嫁給消費者,便是盈利能否保持的關鍵。好企業不只能對抗成本增加,更能讓盈利上升。
有哪些企業能符合條件?筆者還是鍾愛優秀的科網企業,本身有強勁現金流,負債比率不大,加上客戶黏性高,不會隨便叛逃。且看聯儲局之後會否「收水」,提供新一輪的進場機會。
(編者按:郝承林最新著作《致富新世代3──你也可以的穩健發財派》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銀股尖頂散貨 科技板塊急下滑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