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近期人民幣滙率波動較明顯,背景存在兩大主要因素,就是基本面相對變化及滙率政策,這一輪滙率貶值是從4月中旬開始,若然仔細分析期間走勢,可以見到貶值驅動力很大是來自盤中交易力量,中間價指導作用其實並不明顯。故此,基本面或相關的因素看似為滙率浮動的主要考量。
人幣中短線貶壓毋須過憂
目前內地實際經濟持續復甦,但不能排除增長速度降速可能性,始終通脹水平較低反映內需動能仍待發力,才能徹底拉升實際增長的力度。由此可見,人民幣滙率在中短線而言,仍存在一定壓力。
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強弱差較難判斷,若然美國變化不大,需要考慮內地的政策因素及宏觀經濟表現,要對比第二季與第一季的趨勢來判斷,7月份才會較為清晰。與此同時,人民幣滙率按年意義上的貶值已達約7%,若然貶速不能明顯放慢,滙率趨勢較難徹底逆轉。
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較為肯定的是,在目前可見的期間內,人民幣滙率變化幅度屬有限,儘管貶值趨勢或未能即時停止,但人民幣貶值反而會帶來一定的安全空間。
滙率自身就是一個基本面的反映,理論上不太急劇影響中長線資產配置,除非滙率出現快速波動震盪。從市場交易可見,無本金交割遠期外滙交易(NDF)的升水率約2%,儘管為2011年以來的新高,惟不需要過度擔憂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及影響。
就投資主題,參考去年年報和今年第一季業績數據,內地經濟開始緩慢復甦。去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7.3%;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5.2萬億元,增長1.2%。今年第一季實現營業收入17萬億元,微升1.8%;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1.5萬億元,增幅2.1%。五一假期為防疫措施政策放開後首個旅遊長假,報復性旅遊需求旺盛,推動旅運產業明顯復甦。
環球流動性緊縮壓力減輕,而內地持續寬鬆。聯儲局5月份會議不再暗示未來必定繼續加息,但當地通脹水平不支持減息。
另外,人民銀行在今年3月17日再度降準0.25個百分點,同時公開市場持續淨投放,表明貨幣政策處寬鬆周期並無改變,商業銀行淨息差基本位於歷史底部位置,資金面仍充裕。在目前背景下,投資可聚焦3個板塊。
概念一:「中特估」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及建設「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中特估)推動下,央企及國企表現理想。當中數字經濟主軸下的國資雲概念(主要是指由各地國資委牽頭投資、設立、營運,通過建設高安全防護水平的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底座,並搭建以滙聚國有企業數據為核心的數據治理體系及雲平台,推動國資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及央國企數字化轉型兩個方面的機會。另外,在「一帶一路」主題下,需要重點留意基建往外闖所衍生的投資機會。
概念二:科技
在ChatGPT推出後,人工智能(AI)表現持續不俗。在AI產業大浪中,有利TMT(科技、媒體和通訊)。AI應用類廠商、營運商、設備商和光模塊廠商、AI算力晶片相關公司,以及「Al+遊戲」結合概念等等領域,均為今年科技領域的重點。
概念三:高增長
投資市場聚焦高增長產業相關領域,首先是電力設備板塊,當中鋰電、儲能、光伏和風電等高景氣領域為焦點,其次在醫藥生物板塊中,市場關注中藥、創新藥、醫療器械領域;第三為非銀金融板塊,保險企業值得留意。其他高增長產業包括汽車板塊,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的乘用車和零部件廠商最具吸引力。在內需產業上,如食品飲料板塊,白酒和消費復甦餐飲產業最為受惠。
最後,目前地緣因素錯綜複雜,國防軍工板塊亦屬另一焦點,當中投資市場最看重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以及軍工電子訊息化產業鏈。投資者可從相關概念中,尋找核心投資方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本地公司「移美」 着重ESG較吃香 |
上一篇: | 東誠領跑內地核藥 券商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