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上月底提到,美股疑似按地區銀行的壞消息、經濟前景不明的主旋律向下突破,但被幾大明星科技股的業績硬生生拖回來,好淡都不易做;中港股則大盤積弱,有局部升勢出現在「中特估」這題材上,簡而言之,就是〈美股好難估 港股靠「中特估」〉。
從中港美大盤指數、明星科技股、「中字頭」相關股的表現而論,上述狀態在近半個月持續,但一個狀態無可能長時間不改變,因此投資者要隨時就新的主題作準備,其中較大的憂慮是美國債務技術性違約問題。
債務倘違約將觸連鎖反應
加拿大道明證券警告稱,基於美債在環球金融中的作用,即使輕微的延遲支付,也會帶來嚴重後果,參考以前的債務上限僵局,最激烈的反應是2011年8月,避險情緒在債務上限觸發前幾天浮出水面,美國評級被下調,標普500指數大跌約6%。
當下比2011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美債被廣泛用作抵押。因此,債務違約將在保證金方面引發連鎖反應;幸好,符合結算所要求的保證金抵押品不包括即將到期的債券,這意味短期違約或不會對保證金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違約將擴大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各類資產的保證金要求全面上升,這與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歐美爆發的情況類似,最終聯儲局要回購一萬億美元美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更緊急購買企業債,帶來史上規模最大的量化寬鬆。
據報,1年期美國信用違約互換(CDS)交易價格已達到176個基點,是歷來最高水平,甚至超過2011年8月,表明投資者對於觸發債務上限變得更加緊張;相比之下,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債務上限觸發前,美債收益率沒有太大變化,標指還上漲。
話雖如此,道明認為市場對今次債務上限危機定價有限,美國投資者目前更關注銀行業壓力、經濟增長勢頭放緩和高企的通脹;若財政部未能及時償還債務,會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股市急劇下跌,資金湧向美債,假如市場把違約視為交叉違約,更有機會外逃至黃金和加密貨幣。
「中特估」炒作或借勢歇息
如果違約發生,量化緊縮(QT)應該立即暫停,但在通脹問題下,聯儲局難以大手放水,該行料短期內不太可能加息,長期違約的話,更會大幅減息;本周四,美債轉強,解讀之一是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多過預期,達26.4萬人,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
然而,從美元同時轉強論,避險情緒或是更好解釋,當然,在美國大盤指數上仍然見不到明顯的避險跡象;無論如何,市場情緒話變就變,美股好淡難分,隨時變成單邊市,這一輪的「中特估」炒作亦可借勢歇息。
中期來說,中港大盤積弱及「中特估」題材偏強相對具黏性,以內地債息走弱推測,中港經濟動力尚未大舉復甦;而美股的可變性則較高,單是債務違約危機能否順利過渡,已有機會出現不同局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地動力電池回收業冒起 |
上一篇: | 再談轉換人格應付市場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