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
在強勁消費的帶動下,中國第一季GDP增長達4.5%,超出市場預期。隨着信貸需求增加,第二季GDP增長可能進一步加速至8%左右,導致全年經濟增長最少達5.7%。
令人鼓舞的是,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回穩,3月份全國住房銷售額按年上升6.3%。總體而言,繼2022年住房銷售大跌27%後,今年可能只會略微下滑,遠好過我們之前預測的回落10%。
消費運輸材料股料趕上
不過,地緣政治仍是一大挑戰。近期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稱,美國政府即將頒布一項限制對華直接投資的行政命令,範圍可能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和量子計算,中國科技股因而再次遭到拋售。雖然報道中提及的行政命令,似乎已收窄了影響範圍,但相關指令仍然是近期的隱憂。
儘管如此,中國宏觀經濟前景的改善仍然矚目,5月份即將公布的第一季財報應頗為亮眼,而股票不到10倍的市盈率估值也具吸引力。到目前為止,歐洲奢侈品股和澳門博彩股等受惠於中國重新開放的板塊已經反彈。
由於經濟復甦穩步推進,我們預計,MSCI中國成份股的消費品、交通運輸、資本品和材料板塊將會迎頭趕上復甦的步伐。
此外,隨着我們步入後疫情時代,脫鈎壓力和利率上升可能會使科技股的布局重心出現轉變。為獲得回報,我們建議,避開久期較長且尚未有盈利的科技公司,轉向採取重組、產品優化和股東友好政策等「自救策略」的企業。
中國從疫情期間的低點復甦、聯邦基金利率見頂,以及美元走弱,都預示新興市場未來可望取得強勁表現。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估值較標普500指數低近40%,折讓幅度相當大。
隨着半導體周期見底,尋求增長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領先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晶圓代工龍頭和精選的IC設計公司──南韓在這方面是一個重要市場。隨着中國民眾恢復出境旅遊,我們看好與旅遊業相關的公司,以及泰國股票。
另外,全球企業進行供應鏈重組,以加強多元化和韌性,東南亞地區的大型銀行將會受惠於增長形勢向好。
澳元受惠 黃金具吸引力
總體來看,雖然美國股市走勢強勁,但升幅集中在少數股票上──這通常是牛市近尾聲的徵兆。因此,投資者可避開美股。
同時,隨着美國的增長溢價和息差優勢減弱,今年亞太貨幣兌美元整體可能上升約6%。尤其是澳元可望受惠於中國經濟復甦,而日本央行有機會在下半年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將帶動日圓升值。
大宗商品方面,黃金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在美元走弱和央行需求強勁的帶動下,我們估計,金價到2024年3月可能升至每盎斯2200美元。
最後,投資者可考慮布局另類投資(包括對沖基金和私募市場),以及實物資產(包括大宗商品、基礎設施和部分核心房地產)。
在發達市場股票的貝塔回報有限之際,這些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多元化回報來源。不過,投資者應要注意流動性較低的相關風險,並且願意在較長時間內鎖定資本。
近期銀行業動盪的風險提醒我們,在經歷了前所未見的加息周期後,需要對周期後段保持警惕。隨着全球增長前景日益分化,投資者可以多關注亞洲和新興市場相對較強且較為穩健的領域,把握其中蘊藏的機遇。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兼投資總監辦公室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退休財務規劃對女性更重要 |
上一篇: | 從咖啡旅程中尋覓多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