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市場去到一個關鍵位置,美國第一共和銀行(FRB)很快已經獲得救助,今次主要問題是存款大規模流失,原因是早前兩間地區銀行相繼破產,打擊市場信心,最終出現擠提情況,解決方案是鼓勵併購,由摩根大通出資收購。
其實銀行業問題已經蔓延,由原本因為炒輸債權,引發資本危機,再變成信心危機,存戶大規模由地區銀行轉去大銀行,這個趨勢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沒有一間銀行可以在存款大規模流失的情況下繼續經營,摩通再有錢,如果間間都「爆煲」,也不可能靠此解決。
聯儲局做莊家「陰謀論」
用陰謀論去睇,筆者認為如果聯儲局要幫助大銀行,其實可以在多輪收購之後開始減息,因為在超長期角度,銀行提升存款佔有率,將來可以錢生錢,始終有利無害,沒有人會嫌錢多,否則市佔率也不會限制在10%。聯儲局若是大莊家,其實可以等合併到一個階段就開始減息,令估值反彈,到時候可以賺取倍數的升幅。
所以筆者對大市不是太過悲觀,因為銀行體系出現問題,可能會令聯儲局的注意力由宏觀經濟轉向銀行體系風險,因而有理由去轉變。若果上述情況真的發生,全球的資產價格將發生重大改變,簡單來講,指數肯定會上升,很多高負債公司由於生存機會大增,升幅也將優於大市,這個價值重估,會帶來很大上升空間,可以留意。
蘋果「餘額寶」具殺傷力
如果要穩打穩紮,其實銀行股值得買,只要利率不再上升,等於債券投資組合價值回升。當初第一間銀行「爆煲」,就是因為債券投資虧損,一旦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將有利於行業反彈,但根據筆者的理論,還是買大不買小,選擇穩陣的強者,屬比較好的做法。
比較長遠,還要留意世界的變化。蘋果推出高收益存款賬戶,可以有4.15厘收益率,部分客戶更可以「先買後付」。其實這類產品有點像「餘額寶」,不算十分創新,內地一早已經出現,主要是具顛覆性,觸動傳統行業的利益,不容易執行。今次蘋果夥拍高盛推出這個高收益存款計劃,估計早期的營運開支巨大,基本上一定蝕錢,但是後期對於行業將產生巨大殺傷力。
以香港作為例子,本來互聯網銀行可以節省巨大的成本,單單是不需要租用實體店,已經跟傳統銀行有巨大分別,問題在於需長時間建立用戶網絡,亦要花心思建立品牌及接受早期的巨大虧損,結果可能有很多市場參與者捱不住。
但是,蘋果作為超級巨型科技企業,在用戶、財力、品牌上有優勢,一開始可能不太賺錢,卻絕對會搶走其他地區銀行的業務。長遠來說,中小型銀行的生存空間會受到壓迫,就算短期博反彈,長線價值會逐漸消失。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車業務復甦 料迎強勁增長 |
上一篇: | 大華業績理想 券商薦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