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2日

彼得 股事記

外圍風險急增 內險孖寶攻守兼備

「內險孖寶」平保(02318)和國壽(02628)上周公布疫後首份季績,由於經營有起色,股價隨即出現報復性反彈。雖然大行並非一面倒喊買內險股,但隨着內地股市、樓市及宏觀經濟逐步復常,看好的仍佔大多數,尤其在外圍政經風險上升的當下,平保、國壽是可攻可守之選,不妨候回收集。

按「有大食大」原則,內險股首選仍是平保、國壽,雖然就最新業績及大行評價而言,老牌國企國壽可秤高些,具民企作風的平保則勝在較靈活,彈力足。去年8月尾推介過兩股,以平保上周五收市價56.7元計算,大半年累升22.1%;國壽現價15.02元,累漲33.8%。此一時彼一時,股價表現一向較平保落後的國壽,現在跑贏,足見市場口味隨大環境轉變,國家級「中」字股似乎更受歡迎。

先談國壽,今年首季營業收入3683.8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8.85億元,多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79.22億元,升18.1%;基本每股盈利0.63元。

國壽績優 大和睇21元最牛

國壽業績數字一大堆,除純利增長18%外,新業務價值多7.7%,投資收益增19%,都反映經營表現不錯,屬績優。

大行多數看好國壽,建議「買入」,大和給予目標價21港元,行內最牛;摩根大通則只給14.8港元,算是最保守。

大和認為,國壽首季新業務價值增長高於市場及該行預期。按新會計準則(IFRS 17及9),國壽首季純利按年上漲76%,按舊會計準則(IFRS 4)則升18%,主要是投資收益強勁。

國壽管理層表示,其目標是在今年餘下時間實現更高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並通過銷售高利潤率的長期健康產品實現此目標。

至於平保,今年首季營業額按年升28%,至2816億元;純利上揚49%,至383.52億元,每股盈利2.17元。平保業務較多元化,期內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8.8%,至137.02億元;平安產險保險服務收入增7%,至763.12億元,整體承保綜合成本率98.7%。銀行業務方面,旗下平安銀行實現淨利潤升14%,至146.02億元,截至3月底不良貸款率1.05%,與年初持平。

雖然平保新業務價值連跌3年後,今年首季實現單季正增長,但大和關注增長主要由量推動,新業務價值比率卻持續下跌,而提早釋放的需求意味第二季需求疲弱。該行指出,平保稅後經營溢利受壽險及科技業務拖累,又基於財產與災難險及壽險結構性問題,稅後經營溢利恢復明顯增長需時。

摩通讚好平保新業務價值

大和予平保「持有」評級,目標價僅55港元,大行中算最保守,與該行大力唱好國壽的情況剛好相反。最不睇好國壽的摩通,對平保卻另眼相看,認為平保首季業績表明其風險回報有所改善,首季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非常強勁,以舊準則計按年多9%,以新準則計則增長21%。摩通予平保目標價85港元,行內最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